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制裁”会来的这么快,“是我在给大陆赏饭

漫聊小知识 2025-11-03 10:51:36

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制裁”会来的这么快,“是我在给大陆赏饭吃”。郭台铭这句曾经狂傲的言论,想想都觉得打脸。 早年间郭台铭在台湾创业时,靠的就是廉价人工成本接订单,可到了80年代末,台湾工人不再满足低工资,他的厂子眼看就要撑不下去。 这时候是大陆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那时候大陆正搞经济建设,欢迎外来投资,给了他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啊——便宜的土地,减免的税收,还有现成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有大量踏实肯干的工人。 可以说,大陆就是他的救命恩人,要是没有这片沃土,富士康早就成了历史,哪还有后来的代工帝国? 可郭台铭好了伤疤忘了疼,靠着大陆的扶持一步步壮大起来,居然飘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他在大陆建了44座工厂,雇了120万人,光郑州一个厂区就有30万人,全世界大部分苹果手机都是从这儿造出来的,2022年营收都突破1.5万亿元了,比七年前涨了百倍还多。 这一切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大陆完整的产业链——从一颗螺丝到玻璃面板,方圆几百公里内都能找齐;靠的是大陆工人的专业和纪律,苹果CEO库克都承认,这是印度、美国比不了的;更靠的是大陆庞大的市场和政策支持。 可他倒好,把这些时代给的红利全当成自己的本事,居然说出“大陆离不开富士康”这种昏话,真是狂妄到了极点。 更让人不齿的是,他还跟着别人搞“去中国化”,一门心思要把产能搬到印度。 从2018年开始就往印度砸几百亿美元,还放话三年内把3000亿美元的大陆产能转移过去,简直是翻脸不认人。 可他根本没搞明白,大陆的优势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能复制的,印度那边看着人多,可基础设施差得要命,工厂动不动就停电,夏天一天停四小时都是常事,生产线一停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 当地工人也没经过系统培训,组装个手机合格率比大陆低一大截,2023年印度产的iPhone15还因为质量问题被欧洲退了货,最后还得靠大陆产线救场。 更头疼的是印度的官僚体系,办个手续能折腾好几个月,拿个稀土进口许可都难上加难,哪像在大陆办事这么痛快。 郭台铭做梦也没想到,“制裁”来得这么快,而且全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2025年初大陆限制稀土出口,钕和镝这些电子产品必须用的材料一下就紧俏了,他印度工厂没了上游供应,再大的厂子也是个空壳子。 紧接着更致命的来了,印度工厂里那300多个大陆工程师全得撤回来,这些人可是负责生产和培训的骨干,他们一走,印度工人根本顶不上去,生产良率直接往下掉,苹果想让印度产20%手机的计划彻底泡汤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那边又给了他一刀,ITC认定他深圳的子公司侵犯专利,下了禁令,侵权产品不准进美国市场,还得立马停止销售,这对靠苹果订单吃饭的富士康来说,简直是往心口上捅刀子。 这时候郭台铭才傻眼了,终于想起大陆的好了。 2024年赶紧跟河南签大单,投十个亿盖新总部,还注册了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公司,想在郑州搞电动车和储能业务,盼着能挽回点损失。 可哪有那么容易?大陆的制造业早就不是当年只靠代工的样子了,立讯精密2023年净利润都到109亿了,比亚迪市值是他的两倍,人家都靠技术创新往高端走了,而富士康研发投入占比才2.3%,连比亚迪的一半都不到。 现在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一年都31.6万辆了,宁德时代的工厂工资比富士康高30%,年轻人都愿意去,郭台铭想靠8000块月薪抢人,根本没人搭理,大家早就不稀罕他那所谓的“饭碗”了。 说到底,郭台铭从头到尾都搞错了一件事:从来不是大陆离不开富士康,而是富士康离不开大陆。 当年他在台湾走投无路,是大陆给了他机会;后来他成了代工巨头,是大陆的市场和供应链托着他;现在他海外赌输了,还得回头求大陆给他机会。 他那句“赏饭吃”的狂言,不过是把时代的馈赠当成了自己的能力,这种狂妄自大的人,栽跟头是迟早的事。 现在富士康的日子有多难,都是郭台铭自己选的,印度工厂撑不下去,美国市场受禁令,大陆这边订单还被立讯精密、比亚迪抢了不少,股价一直跌,市盈率都赶不上比亚迪。 这哪是什么“制裁”,分明是现实给了他最响亮的耳光,让他看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历史早就证明了,能让企业活下去、发展好的,是大陆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不是哪个企业家的施舍。郭台铭要是还拎不清,将来恐怕连喝汤的份都没有了。

0 阅读:375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