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手握42万大军,实力仅次于蒋介石,为何却是最先被搞垮的? 1930年,

谈古论今朝 2025-11-05 02:57:08

冯玉祥手握42万大军,实力仅次于蒋介石,为何却是最先被搞垮的? 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冯玉祥从拥兵42万的一方霸主,变成带着千余残兵逃命的败将。这个转变只用了半年,为什么? 因为他犯了军阀混战中最致命的三个错误:把所有本钱压在一次豪赌上,在最穷的地盘上养最多的兵,还把希望寄托在最不可靠的盟友身上。 咱先较真儿说说“最穷地盘养最多兵”这事,这可不是瞎猜,有实打实的史料能佐证。冯玉祥的核心地盘陕甘宁,在民国那会儿就是出了名的贫瘠,农业落后不说,旱灾蝗灾年年闹,老百姓自家口粮都不够,根本刮不出多少油水。 可他非要撑着42万大军的架子,军饷粮草从哪儿来?早年还能靠苏俄的援助补窟窿,1925到1926年苏俄给过三万多支步枪、四百多万发子弹,还有几十门大炮,总价值一千一百万卢布,但这些全是有偿的,得用货币或原料换,运费都得自己掏。后来苏俄援助断了,他只能硬抢,赋税一加再加,有的地方甚至预收好几年的税,士绅们被逼着“捐输”,地方上怨声载道到极点。 西北军看似人多,其实早就被穷地盘拖得没了后劲,这根本不是靠硬撑能解决的问题。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士气能高到哪儿去?这为后来的溃散埋下了大隐患。 再看那场赌上全部家当的中原大战,冯玉祥的冲动简直致命。1930年之前,蒋介石已经攥住了江浙财阀,手里有的是钱,还顶着“中央政府”的名头,各地军阀表面上都得服软。 可冯玉祥一门心思要“倒蒋”,愣是把西北军主力全拉到中原前线,西北老家只留了些老弱残兵。他觉得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就稳赢,压根没算过双方的实力差距——蒋军有德国顾问训练,还有照明弹这种先进装备,西北军只能靠大刀队夜袭,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这种不留后路的打法,简直是把42万弟兄的命当筹码扔出去。 最让人窝火的还是盟友阎锡山,这人的反复无常在史料里都记着。一开始拍着胸脯说要“同心反蒋”,还承诺给西北军管粮饷,结果冯玉祥真出兵了,他却开始藏私 。 1930年6月晋军占了济南,形势明明挺好,阎锡山怕冯玉祥坐大,故意拖着不给西北军补粮草弹药,眼睁睁看着冯部在陇海线被蒋军打垮。更过分的是,他一边跟冯玉祥称兄道弟,一边偷偷派人和蒋介石接触,想给自己留后路,这种盟友能靠得住才怪。 盟友靠不住,蒋介石的“银弹攻势”又正好打在西北军的七寸上。蒋介石知道西北军缺军饷,直接派吴铁城带着三千万巨款去收买冯玉祥的部下,这钱够东北军半年军费,比阎锡山那点小气的承诺实在多了。 冯玉祥最信任的韩复榘、石友三,直接被蒋介石的高官厚禄拉走了,通电拥蒋反冯。冯玉祥得知消息时差点气昏过去,这些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有的从马夫做到师长,结果关键时刻捅刀子 。连被他送去苏联留学的郝鹏举也投了蒋,部队从根上就散了。 后来张学良带着东北军入关拥蒋,反蒋联盟彻底崩盘,冯玉祥想回西北都没退路了。其实他的失败早有预兆,只算兵力账不算财政账、盟友账,军阀混战里这就是找死。42万大军看着唬人,没有稳固的后勤、靠谱的盟友,再加上内部被挖墙脚,不垮才怪。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85

猜你喜欢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