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下算是后悔不已! 谁能想,当初放弃的钍基熔盐堆,中国捡回去逆袭成宝,还成了

史记越玉门 2025-11-05 09:23:24

美国这下算是后悔不已! 谁能想,当初放弃的钍基熔盐堆,中国捡回去逆袭成宝,还成了全球领先者!   1969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刚完成钍基熔盐堆首次实验,就匆匆按下暂停键,这个被他们判定为“战略无用”“成本过高”的技术,如今在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绽放光彩,成为中国能源领域的“王牌”。   美国当年放弃绝非偶然,冷战背景下的战略选择注定了这项技术的命运。   当时美苏军备竞赛正酣,美国核能研发优先服务军事需求,核潜艇、核动力航母以及铀基核武器制造才是重点。   钍-232无法用于制造核武器,自然成了“边缘项目”。再加上熔盐的强腐蚀性需要高性能材料抵御,当时可用材料成本极高,钍燃料提取纯化技术也不成熟,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更关键的是,美国当时铀资源获取渠道顺畅,没有迫切的能源替代需求,面对需要长期投入的新技术,他们选择了更快速见效的铀基反应堆,把钍基熔盐堆这颗“明珠”随手丢弃。   中国捡起这项技术,背后是清醒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我国铀资源匮乏,每年消耗的铀资源80%以上依赖进口,能源安全随时可能受地缘政治冲击。   而钍资源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已探明储量超14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近四分之三,且大多与稀土伴生,开采1吨稀土就能附带回收200公斤钍,相当于“开采稀土送能源”。   从2011年项目立项开始,中国科研团队就认准了这条赛道,汇聚近百家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力量,一步步攻克核心难题。   如今位于甘肃武威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不仅是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更实现了关键核心设备100%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超过90%,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这座实验堆成功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首次获取钍入堆运行实验数据,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取得颠覆性突破。   这项技术的优势放在今天看依旧震撼。传统核电站是“喝水大户”,百万千瓦级机组每小时需消耗数千吨冷却水,只能建在沿海。   钍基熔盐堆用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600-700°C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液态,无需外部水源补给,在戈壁沙漠都能正常运行。   更让人放心的是它的安全性,常压运行不需要高压容器,从根本上杜绝了爆炸风险,即便发生极端泄漏,熔盐会快速凝固锁住放射性核素,再加上地下布局和完整屏蔽系统,风险完全可控。   1吨钍的发电量相当于350万吨煤,我国已探明的钍资源足够14亿人使用近40万年,这样的能源潜力足以改变国家能源格局。   它还能实现高温制氢,与风能、太阳能搭配形成多能互补的低碳系统,为工业减排、能源转型提供全新方案。   很多人觉得中国这是“捡漏”,但其实逆袭的背后全是硬实力支撑。美国当年的放弃是短视的战略选择,只看重短期利益和军事价值,忽略了技术的长远潜力。   中国则凭借战略定力,顶住初期技术封锁和研发压力,用十几年时间深耕细作,把别人眼中的“废棋”下成了“妙手”。   这不是运气,而是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清晰认知,是科研工作者的坚守,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在全球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掌握了高效、安全、自主的能源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钍基熔盐堆的成功,不仅破解了自身能源困境,更给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真正的强者从不是只追热门,而是能在冷门中发现机遇,在坚持中成就突破。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的“落后技术”,只要找对方向、持续投入,就能转化为领先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0 阅读:121

评论列表

陶智

陶智

2
2025-11-05 15:02

[赞][赞][赞]

猜你喜欢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