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亲口承认:“当年拉中国入世是想用规则锁死中国,结果美国自己却爆了胎。”如今芯片围堵重演历史,欧洲港口堆满中国新能源车,数据证明围堵只会加速中国自研。 克林顿那番“后悔”可不是随口抱怨,是真真切切的战略误判摆上台面了。 2023年他在爱尔兰电视台采访时明说,推动中国入世是任期内最大误判之一,当年美国打得算盘精得很:让中国融进西方主导的贸易规则里,既能捞廉价商品和大市场,还想靠这一套把中国“框死”,逼中国按美国的路子走。 结果从2001到2020年,中国GDP从1.3万亿飙到14.7万亿美元,出口涨了近10倍,5G、高铁全干到了世界前列,反倒美国自己丢了300万制造业岗位,铁锈地带工厂成片倒闭,这就是典型的“想锁别人,自己先爆胎”。 现在美国又玩老一套,拿芯片搞围堵,以为卡断供应链就能按住中国科技的脖子,可历史早就证明这招根本没用,甚至反过来坑了自己。 美国砸520亿美元搞《芯片法案》,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建工厂,结果运营成本比台湾高30%,AMD老板都直言美国产的芯片贵5%到20%。 ASML光刻机里的关键材料得用中国的钻石粉,美国搞封锁后,英特尔芯片产能只到预期的60%,高通新处理器直接推迟发布,光订单就丢了15亿美元,这哪是围堵中国,分明是给自己的产业链捅刀子。 而欧洲港口堆得满满当当的中国新能源车,就像是打在美国脸上的一记耳光。 欧盟去年加征最高35.3%的反补贴税,想把中国车挡在门外。结果在2025年1-8月中国车企在欧洲销量涨了74%,市占率快摸到5%了,8月单月更是激增121%。 比亚迪8月销量翻了2.3倍,奇瑞直接涨了4.7倍,连欧洲人自己都认账,47%的买家愿意考虑中国车,比考虑美国车的还多3个百分点。 为啥堵不住?因为咱有硬实力,比亚迪的插混车在欧洲卖爆,零跑T03靠性价比占了城市市场,这些不是靠偷靠抢,是靠电池技术和车型迭代拼出来的。 美国和西方总觉得能靠技术壁垒拿捏中国,却忘了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在封锁里搞突破。当年入世,美国要咱开放敏感领域,咱没妥协,反而借着全球化把制造业做强。 现在芯片封锁,华为麒麟芯片逆势回归,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暂停采购美企矿石逼对方让步。 就连美国自己的企业都扛不住,亚马逊为了自证清白花1.1亿律师费,甲骨文审核拖黄项目赔违约金,最后美国只能暂停管制规则,这哪是霸权,分明是黔驴技穷。 其实美国和西方一直没搞懂,中国从来不是那种会被规则锁死的国家,反而擅长在规则里找机会,在封锁中造出路。克林顿后悔当年的算计落空,现在美国搞芯片围堵、欧洲加征关税,不过是重演历史闹剧。 欧洲港口的中国车、中国自研的芯片都在证明:围堵从来不是什么杀招,反而是倒逼中国变强的催化剂。 以前美国靠规则想捆住中国,现在中国靠实力改写规则,这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硬道理。谁真刀真枪搞研发,谁就有话语权,搞封锁的只会自己摔跟头。 (每期带大家了解一点不一样,点赞关注,主页的内容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