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网友认

芝士讲解员 2025-11-05 12:39:33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网友认为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声上!一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不然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大。 你想想看,每天刷手机,总能看到各种消费券跳出来,满减优惠看着眼花缭乱,可真到掏钱那儿,手里捏着工资条,心里却直打鼓。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房租水电一扣,剩下的刚够温饱,谁还有心思大买特买? 这不,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直戳痛点,说光靠发券刺激消费根本不对路,得先让大家兜里有钱,花得踏实才行。 他的话一出口,网上炸了锅,好多网友直呼说到了心坎里,要是收入不涨,这日子越过越堵心,问题只会堆得更高。 话说回来,这事得从头说起。过去几年,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外贸受阻,内需成了顶梁柱。 政府想方设法拉动消费,从线上平台到街头商场,到处是打折促销的影子。 消费券成了热门工具,好些城市大手笔撒钱,希望大家多逛多买,拉起经济增长。 可现实呢?不少人领了券,却没舍得用,原因简单,收入没跟上,花钱总觉得不保险。 吴教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站出来发言的,今年3月底的博鳌论坛上,他当众算账,说中国经济要奔着5%的目标跑,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消费起不来。 各地补贴花样百出,但老百姓收入停滞,就业形势不明朗,谁敢放心消费?他强调,消费得靠收入和就业打底,没有这些,刺激再猛也白搭。 这观点不是凭空来的,数据摆在那,央行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已经冲到320万亿以上,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就新增了近10万亿。 这听起来好像大家有钱,可中金公司的分析戳破了泡沫:顶层2%的人握着大部分存款,九成家庭银行余额不到10万,还有上亿人账户空空如也。 平均数好看,实际多数人精打细算过日子。收入分配也露了底,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约60%,比欧美国家低出一截。 美国那边居民现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虽有争议,但整体消费环境更宽松,因为社会保障网密实,大家花钱不慌。 再深挖,这问题根子在哪?过去中国经济靠投资和出口飞奔,工厂林立,基建狂飙,可现在很多行业产能过剩,再砸钱只添债务。 转到消费主导的轨道上,却卡在了收入关口。普通人月入三四千,房贷占大头,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一笔笔支出,剩不下多少。 网友吐槽,自己工资刚够还贷,消费券再优惠,也没胆子刷卡。更别提就业压力,年轻人找工作难,中年人担心下岗。 吴教授点明,70%以上的就业岗位捏在中小企业手里,这些小企业要是摇摇欲坠,员工收入就悬了。 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80%的城镇就业,可它们融资难、税负重,日子也不好过。 就这样,消费券的热闹场面成了空转。有些地方发了两千万券,实际用掉的不到三成,黄牛党倒赚了差价。 反过来,假如政策转向帮企业减负,给低息贷款,企业稳了,工资就能发得准时,员工自然多花点。 国际上也有例子,美国疫情时直接发钱刺激,效果立竿见影,因为人家收入基数高,保障全。 中国这边,CPI今年9月同比还降了0.3%,物价低迷,说明钱没流通,大家捂紧钱包。 专家分析,降息想逼人消费,可对老百姓来说,那点利息不如留着防身,事情发展到这,后果显而易见。 消费疲软,经济循环卡壳,企业卖不动货,库存堆山,就业更难,长期看,收入不均拉大,社会矛盾冒头,网友们担心,要是不赶紧补上收入短板,穷富差距越扯越大,消费就永远起不来。 吴教授的话像警钟,敲醒了不少人,网上热议,说专家终于不说空话了,得实打实帮老百姓涨收入。 政府其实已经在动,十五五规划里强调支持中小企业,提高研发费用扣除比例,减税降费落地,还搞职业培训帮人找工作。 这些举措要是推开,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就业稳了,收入涨了,消费自然水涨船高。 老百姓最盼的就是收入多点,日子稳点,吴教授的观点引发大讨论,不少人分享自家故事,说工资十年没变,物价却在涨,花钱总觉得亏。 政策层面,新一批消费券今年初又发,但专家建议,得针对低收入群精准投放,才能真提振。 相比之下,直接增收更管用,比如扩大以工代赈,帮农村人多赚点,国际比较看,日本韩国转型时,也靠强保障和涨工资拉消费,中国正学着走这条路。 关键是抓源头,让收入和保障跟上,经济才能真循环,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0 阅读:0
芝士讲解员

芝士讲解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