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5 17:46:45

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 2500 亿投入早就回本了,而且这笔账算下来,收益比当初预想的还要多得多。 当初计划投入 2500 亿,实际执行中因为电站提前发电赚钱,最后花了不到 2100 亿,光这一点就已经省了不少。这笔钱主要花在三方面,大坝本身的建设、113 万库区移民的安置,还有发电机组这些设备,每一分都花在了实处。 最直观的回本来源就是发电,作为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它装了 32 台 70 万千瓦的巨型机组,再加上 2 台 5 万千瓦的小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 2250 万千瓦,这规模在全球至今没几个能比。 从 2003 年首批机组开始发电,到 2025 年 8 月,累计发的电已经突破 1.8 万亿千瓦时,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人民将近一年的用电量总和。 按平均每度电 0.25 元的上网电价算,光电费收入就超过 4500 亿,早就把当初不到 2100 亿的投入连本带利赚回来了,2020 年一年就发了 1118 亿千瓦时,直接创下单座电站的世界纪录,这哪是发电站,简直是台印钞机。 更划算的是这笔环保账,发电不用烧煤,这么多年下来累计节约了 5.4 亿吨标准煤,少排了 14.8 亿吨二氧化碳,要是按现在的煤价算,光省下来的燃煤成本就有 3000 多亿,更别说还帮着国家推进 “双碳” 目标,这种隐形的价值根本没法用具体数字衡量。 而且它发的电都送进了华中、华东和广东这些用电大户地区,不管是工厂开工还是家里开空调,都离不开这些清洁电,在用电高峰的时候更是能当 “定海神针”,稳住全国电网,这可不是随便建个电站就能做到的。 除了发电这个明面上的 “摇钱树”,防洪带来的收益才真叫一本万利。1998 年的特大洪灾还记得吧,那回光经济损失就高达 1500 亿,也正是因为这事儿,三峡的防洪功能被看得更重。 它有 221.5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相当于能吞下 160 个太湖的水量,运行这些年里光拦洪就干了 70 回,总共拦下的洪水超 2300 亿立方米。 就说 2020 年,那年汛期连续来了 5 场编号洪水,最大洪峰达到 7.5 万立方米每秒,比 1998 年的洪峰还大,三峡硬是把出库流量压了下来,削峰率超过三成,单这一年就避免了上千亿的损失。 算到 2024 年,累计的防洪效益至少减少了 1000 亿直接损失,保护了 1500 多万人和 150 万公顷耕地,这要是真淹了,重建的钱都能再建半个三峡了,说它是 “生命保险库” 一点不夸张。 航运这块的收益也藏不住,以前重庆到宜昌那段航道就是 “卡脖子” 的地方,万吨级的船根本上不去,货物得卸下来翻坝转运,成本高得吓人,每吨运费要 120 元。 现在有了五级船闸和升船机,万吨级船队能直接开到重庆,运费一下降到每吨 40 元以下,成本降了 60% 还多,每年光物流成本就省出 240 亿。 2023 年三峡船闸的货运量达到 1.68 亿吨,累计通过的货物已经超 22 亿吨,要知道当初设计的时候预计 2030 年才达到 5000 万吨,结果 2011 年就突破了,提前 19 年超额完成任务。 重庆那些产汽车、摩托车的企业最受益,90% 的外贸货物都靠长江运,运费省了,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间接带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的 GDP 可比这点运费多太多了。 更别说它还能在枯水期给下游补水,累计补了 3600 亿立方米,保障沿江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相当于建了个国家级的淡水储备库。 虽然后期有移民后续工作和设备维护的开销,截止 2024 年总投入回到了 2500 亿左右,但这点钱跟每年稳定的收益比起来根本不算啥。 单发电收入就超 4500 亿,加上防洪避免的损失、航运省的成本,再算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调节的价值,这笔账早就不是 “回本” 能概括的,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战略投资,再贴切不过。

0 阅读:47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