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报!急报!德黑兰话音刚落,波斯湾的空气一下紧了起来! 据最新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11月3日的讲话中表示,伊朗近期不会考虑美国提出的合作请求,除非美国停止支持以色列、撤回在中东的军事部署并停止干涉伊朗内政。这步棋下得及时,但考验在后头,我看这变化来得快。 2023年,伊朗公开“霍拉姆沙赫尔-4”导弹,射程约2000公里,强调提升精度和突防。这一块是伊朗的硬底,目的是把距离和反应时间压到可控范围。对照来美国第五舰队常驻巴林,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长期运转,配套指挥与加油网络不可能说撤就撤。一个在加码威慑,一个在维持存在,碰撞点还在。 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行记录摆在那里,2023年至2024年,伊朗多次在海峡与阿曼湾扣押或拦截油轮,据公开报道都有明确时间与地点。美国与英国的护航力量随即提高密度,航行通报更频繁。海上通道一紧,任何小摩擦都会放大,哈梅内伊把条件抬高,也是在告诉外界,海上环节必须重视。 防空这一层,伊朗在2022年展示升级后的“巴瓦尔-373”,伊方称拦截距离提升到300公里,并配套Sayyad系列拦截弹。以色列的铁穹、“大卫投石索”和“箭-3”是多层拦截的组合,美国在阿联酋部署“萨德”,在科威特等地常设“爱国者”,再加上海上的宙斯盾舰。空域的对抗是雷达、拦截窗口和指挥链的较劲,误判的风险需要压低。 近两年,驻伊拉克、叙利亚的美方设施多次遭到无人机和火箭袭击,据公开统计在地区紧张期频率明显上升。伊朗的“见证者-136”在其他战场的使用引发外界关注,许多国家随之加购反无人机装备并调整基地防护方式。这说明低成本打击手段已经形成体系,防护与反制投入会持续增长。 把视线拉回到这次表态,伊朗把条件摆到台面,相当于明确底线。短期降温不容易,现实选择是把沟通渠道留住,把海上通行与空域预警的规则执行到位,减少擦枪走火的概率。 情绪容易把节奏带偏,管控好风险,留出回旋空间,才有可能一步步把紧绷的局面松下来。这点上,各方的稳手,比任何强硬话更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