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运营戛然而止!美国软件巨头SAS中国全员裁撤,400人面临离职抉择 又一外企,全部撤离! 全部大裁员! 下面是赔偿金额: 10月31号知名外企软件公司SAS中国,突然开了一个全员10分钟的简短电话会议,当场宣布裁员,要求所有中国员工必须在11月14号之前签署离职协议,不签的话就按最低标准赔偿。 这个消息在职场圈炸开了锅,要知道SAS在华已经运营了25年,作为全球排名340多位的软件巨头,主打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业务,服务过不少国内金融、电信行业的核心客户。有员工透露,公司这次是彻底撤出中国市场,北京办公室已经关闭,简体中文官网也已下线,中国区所有招聘岗位全部下架,400名员工一个不留。 更让人关注的是赔偿方案,并非网传的“最低标准”那么苛刻。实际补偿是N+2的薪资,再加上全额年终奖和截至2025年底的工资。这样的条件让不少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波赔偿算良心了,比很多企业强”,也有员工吐槽“钱给到位了,但10分钟通知25年的付出,太没人情味”。还有网友发现,SAS并非直接退出中国市场,后续会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继续提供服务,本质是砍掉了自有运营体系。 翻看网友的讨论,观点差异很明显。职场人更在意“突然性”带来的冲击:“上周五还在赶项目,周一就被通知裁员,连交接都没来得及”“中年员工最惨,拖家带口,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匹配的岗位”。也有理性声音指出,这两年外企裁员不是个例,11月初IBM刚宣布全球裁员至少2700人,西门子今年也计划裁员6000余人,都是全球战略调整的结果。 熟悉IT行业的人都知道,SAS的退出其实暴露了更深层的行业变化。有技术博主分析,随着国内自主可控政策推进,金融、电信等关键领域更倾向于选择国产软件,外资软件的市场空间被挤压。加上全球经济环境影响,跨国企业纷纷优化成本,中国区业务首当其冲成为调整对象。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裁员流程的合规性,毕竟10分钟电话会议就敲定全员裁撤,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中经济性裁员的法定程序?有劳动法博主提醒,若企业未提前30日说明情况、未向劳动部门报告,即便赔偿到位,也可能存在程序瑕疵。但目前来看,多数员工更倾向于接受赔偿,毕竟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当下,这样的补偿力度并不常见。 从莎莎美妆退出内地,到如今SAS全面撤华,外企在华调整的脚步从未停止。这背后既有全球业务布局的考量,也有本土市场竞争的压力。对于被裁的员工来说,这是职业生涯的一次转折;对于行业而言,或许是国产软件崛起的新契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