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难道不虚伪?”一非洲留学生在节目曾逼问,中国太虚伪,就帮我们国家建了座议会厅,就要拿走我们锂矿所有权,谁料高教授用一句话,果断干脆怼了回去! 节目现场灯光亮堂,一位非洲留学生直戳要害,话音刚落,全场屏息。援助大楼换资源权,这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中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帮非洲兄弟们挣独立,那时候欧洲列强还在那儿耀武扬威。中国不搞那一套,从不带枪炮去签协议,全凭真心实意。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中国就伸把手,帮他们建学校、修路、搞农业。到了2018年,中国援建新议会大楼的项目启动,这大楼在哈拉雷郊区,占地32公顷多,总投资1.4亿美元。2023年10月26日正式移交,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瓜出席仪式,大楼里会议室宽敞,设备齐全,议员们用起来效率高多了。 锂矿这块儿,更是中非经济合作的硬菜。津巴布韦锂资源全球有数,但过去技术跟不上,矿藏就那么埋着。2022年6月,中国四矿集团跟津巴布韦政府签协议,投资2亿美元开发比基塔锂矿。这矿在马斯温戈省,中国企业带去设备和技术,雇本地工人超七成,还搞培训,让他们学会操作机器和检测质量。协议是双方谈出来的,非洲专家团队反复改条款,律师在场把关,确保透明。不是中国硬要资源,而是平等交换:中国帮开发,津巴布韦得就业和产业链。 这些年,中国对非洲援助花了真金白银。医疗队进村治疟疾,基建队修桥铺路,从不附加政治条件。津巴布韦经济复苏,出口涨了不少,民众日子好过些。西方媒体老爱炒“债务陷阱”,可数据在那儿摆着:中非贷款利率低,还款灵活,全是非洲国家自己挑项目。中国不干涉内政,就想帮兄弟们站稳脚跟。 节目那档是2023年秋天的国际关系讨论,办在北京电视台演播厅。主持人抛出中非合作话题,一位津巴布韦留学生举手发言。他来自津巴布韦,声音坚定:“中国难道不虚伪?你们帮建议会大楼,却要拿走我们锂矿所有权,这算援助吗?”全场安静下来,这话戳中不少人好奇心。留学生坐下,继续盯着嘉宾席,等着回应。 高思明教授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研究中非多年。他坐那儿,声音稳当:“没有中国援助,你们祖辈可能还被奴隶链子拴着。”一句话落地,现场议论开了。高教授接着讲历史:殖民时代,欧洲抢人抢资源,非洲遭了上百年罪。中国援助反过来,建校修路帮自立。医疗队背药箱进村,工程师顶着蚊虫修桥。中国不玩零和游戏,资源合作是共赢:中国开发锂矿,非洲学技术,得岗位。 高教授还点明协议细节:2022年谈判,双方在哈拉雷会议室谈了好几个月,条款改了又改。议会大楼移交时,中国大使递钥匙,津巴布韦议长接过,一切公开。留学生听完,节目继续推进,主持人问数据,高教授说项目创数千就业,工资按当地标准。整个环节二十分钟,观众席掌声响起。这事儿后来网上传开,很多人说高教授讲得在理。 说到底,这对话亮出中非关系的底色:真诚互利。中国援助不是施舍,是兄弟帮衬。津巴布韦议会大楼用上几年,立法快了,治理强了。锂矿项目投产,2024年产量超预期,外汇收入涨15%。中国企业雇本地人,培训管理,以后非洲自己运营。其他国家像赞比亚、刚果,也从中学经验,资源开发带基建,工业化步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