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稀土管制能按住荷兰,没想到人家反手就把中低端DUV光刻机也禁了,连老设备维

亨克孤独 2025-11-07 13:51:20

都以为稀土管制能按住荷兰,没想到人家反手就把中低端DUV光刻机也禁了,连老设备维修都卡脖子。这波操作看着够刚,实则更像慌不择路的孤注一掷。   当全球都以为稀土管制就能让中国半导体乖乖“听话”时,荷兰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不仅限制高端光刻机出口,连中低端的DUV设备也被纳入禁令,甚至连已经安装在中国的老设备维修和零件更换都成了问题。   要我说这事儿根本不是荷兰主动要硬刚,背后全是美国在推波助澜。早从2023年开始,美国就逼着盟友加码限制,荷兰的ASML公司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那些中低端DUV,比如NXT:1970i、1980i这些型号,本来不用特别申请许可就能卖,结果美国说这些机器里有它的技术,逼着荷兰也得管起来。   荷兰政府2024年9月干脆更新了规则,把这些中低端DUV的出口许可权全收归自己手里。表面看是“战略自主”,实际就是顺着美国的意思加码。   接着2025年1月又补了一刀,宣布4月起进一步收紧,连维修用的零件都得审批。ASML虽然嘴上说“遵守规则”,但财报里藏不住慌张,2024年上半年中国客户赶在限制前疯狂囤货,让中国市场占了它营收的49%,这数字比之前翻了近一倍。   中国的晶圆厂最先感受到压力,中芯国际这些企业手里有不少ASML的老DUV设备,以前坏了一个电话就能叫工程师来修,现在零件进不来,技师也过不来。有业内人说,一台机器停摆一天,损失就得上百万。   但荷兰显然没算准,中国企业早有准备。2023年到2024年初,大家趁着禁令生效前囤了27台高端DUV,估摸着到2025年手里的设备能有600台,短期够用了。   维修的难题也被硬生生啃了下来,以前依赖ASML的工程师,现在国内上百名技师被训练出来,换滤镜、校激光这些活儿几天就能搞定。备件也提前囤了一大批,自己动手就能解决问题。更关键的是荷兰最怕的事情发生了——中国的DUV技术真的突破了。   上海微电子2025年9月把国产浸没式DUV送进了中芯国际测试,性能跟ASML的老款差不了多少。这款机器定位精度能到1.5纳米,用多重曝光技术能做28纳米甚至更先进的芯片,成本还比进口的低四成。中芯国际用这设备跑出来的良率已经超过90%,完全能批量生产。   ASML自己其实最清楚这步棋多冒险,中国占了全球半导体需求的一半,之前DUV一直是ASML的营收主力。2024年禁令收紧后,它对华营收占比已经从49%掉到29%,2025年预计还要降到20%。公司CEO之前就说过,想孤立中国根本行不通,14亿人的市场摆在这里。现在这么干,等于把自家的摇钱树往外推。   荷兰的禁令更像自我安慰,它知道中国能用DUV通过多重曝光做出7纳米级别的芯片,华为Mate60里的麒麟9000S芯片就是这么造出来的。禁了中低端DUV,非但拦不住中国造芯片,反而逼着整个产业链加速自主。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才13.6%,2025年直接跳到50%,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这些企业都在快速替代。   说到底,荷兰这波操作就是慌了神的无奈之举。跟着美国施压,怕得罪老大;不施压,又怕中国很快突破技术壁垒。结果把自己架在了火上,既丢了市场,又没拦住中国的技术进步。等国产DUV全面量产那天,再想把机器卖回中国,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0 阅读:0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