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远东。远东只有600多万人,面积却高达695万平方公里

冷紫叶 2025-11-07 18:51:43

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远东。远东只有600多万人,面积却高达695万平方公里,都是一望无际的不毛之地,这块土地资源也不是很多,俄罗斯为了维持这一地区的发展,投入了巨额资金,效果也不明显。 更要命的是这人还在往少了变,2024年一年就少了3万多人,2002年到2022年这二十年,人口硬生生跌了10.4%,流失速度比西伯利亚还快。 年轻人往西边跑太正常了,这儿根本没奔头,远东的平均失业率4.8%,比全俄平均水平还高0.9个,莫斯科的工资能是这儿的3倍,换谁都想往钱多的地方去。 气候更是熬人,冬天能冷到零下60摄氏度,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雅库特那些地方可能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了。阿穆尔州本是种粮的好地方,现在播种面积还不到1980年的三分之一,拖拉机从一万六千多台剩到五千多台,连种地的家当都凑不齐,年轻人留这儿干啥? 边境上还有个绕不开的事儿,俄罗斯年轻姑娘嫁去中国的越来越多,中俄边境常办相亲大会,免签证、低门槛的政策让不少姑娘愿意跨江组建家庭,这对远东来说真是雪上加霜,本就女少男多,女性一走,生育率更低了。 2023年远东总和生育率才1.3,比全俄还低0.2,嫁走的大多是20到35岁的劳动力,带走的不仅是人,还有家庭消费和未来的人口增量,村里只剩老人留守,耕地没人种,商店没人开,越穷越没人,越没人越穷,掉进死循环里了。 有人说远东资源少,其实压根不是那回事,这地方明明是个金饭碗,木材占了俄罗斯总产量的30%,雅库特的炼焦煤在国际市场抢着要,钻石、稀土堆得像山,可就是变不成真金白银。 核心问题就出在基建上,烂得没眼看,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十年前就喊着改造,结果第一阶段都没完工,年运输量连规划的零头都达不到。私营企业花1466亿卢布修了条531公里的运煤铁路,好不容易修完,年运输能力才5000万吨,猴年马月才能回本。 电力更别提了,普京都承认电力短缺卡脖子,可远东的电网老化得厉害,想扩容又拿不出钱。 俄罗斯不是没试过自救,可出台的政策全成了空架子,2016年搞“远东一公顷”计划,说公民能免费拿地,5年后转私有,前前后后12.05万人申请,4.28万人真拿到了地。结果折腾半天只新冒出3个居民点,跟预期的29个差远了。 拿到地的人要么缺资金,要么没配套,阿穆尔州好多耕地因为没水没电没路,只能荒着长草,后来又学中韩搞“超前发展区”,许诺5年免税,计划投3.5万亿卢布,自家经济发展部都泼冷水,说前10年的特区经验根本没起作用。 这事儿往根上捋,跟当年沙俄抢地的方式也有关系,19世纪清朝国力弱,沙俄用《瑷珲条约》《北京续增条约》抢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也就是现在远东的核心区域。 那会儿他们压根没把这儿当家园,就是个流放劳改犯和政治犯的地方,基础建设半点没搞,这就为后来的困境埋下了伏笔。长期把这儿当“资源仓库”,只开采不建设,等想好好开发了,才发现啥都缺。 俄乌冲突一来,更是给远东的发展判了缓期执行,西方制裁让俄罗斯财政吃紧,原本就不多的远东补贴直接被砍,能源项目、物流枢纽全停了。远东本就靠资源开采吃饭,工业结构单一,没了新投资,工厂只能维持基本运转。 符拉迪沃斯托克想搞旅游,可宾馆少、服务差,这么多年连百万游客的目标都没达到,服务业更是没起色。 最让人纠结的是和中国的合作,按理说中国是最有能力帮衬的邻居,可俄方因为历史心结放不开手脚。中俄规划的哈尔滨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高铁,380多公里线路至今没动静。中国投的58个超万亿卢布项目,好多卡在运输上动弹不得。这种既想借力又防着对方的心态,正是当年强占土地留下的后遗症。 普京在2025年的东方经济论坛上说,远东发展是“21世纪的国家优先事项”,还预计未来十年固定资产投资能到40万亿至50万亿卢布。可口号再响,也得解决实际问题。俄罗斯外贸银行算过一笔账,开发远东至少得补700到1000万人,可国内国外移民加起来最多能填300多万的坑,剩下的缺口哪儿补? 短期内远东肯定丢不了,毕竟是亚太的战略屏障,资源储备太重要,但长期来看,要是人口还在每年几万几万地跑,基建十年八年没进展,政策依旧落不了地,再过三五十年,这儿可能真会变成只有资源没人烟的空地方,到时候就算想守,恐怕也没人能守了。 说到底,远东的痛苦从来不是卖不卖地的问题,是能不能留住人、搞活经济的问题。抱着金饭碗却端不稳,这种慢性流失,比直接失去更让人难受。

0 阅读:0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