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怀疑,国家迟迟不对台湾省动手,选择围而不打,是为了给解放军一个练兵的理由,毕竟想要解决台湾问题并不难,要是一下解决了,下一个练兵目标又会是谁呢? 台海局势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这些年解放军围台演训已经成了常态。东部战区时不时就发布一条“战巡警戒”任务完成的消息,不少人看着都习惯了。 可要说这是不是练兵,那确实没错。演练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的实战模拟,空中有战机绕飞,海上有驱逐舰对峙,陆地上也有岸基导弹部署。 这种高强度、贴近实战的训练强度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高水平。那为啥不直接动手?简单说,兵法讲究“谋而后动”,围而不打本身就是一种战术,而且是极具震慑力的。 现在的台湾,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事,还因为它那块芯片产能成了全世界的神经中枢。台积电这些企业产能占比太高,苹果、特斯拉、三星这些品牌背后都离不开台湾工厂的供货。 只要台海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全球供应链就像踩了刹车一样嘎吱一声停下,后果不管是对他们还是对我们自己都得慎重考虑。 很多人以为“打下来就完事”,但事情压根没那么简单。军事动作只是一环,后面还有金融、科技、国际响应等一连串连锁反应。 而且得提一句,不只是我们盯着台湾,美国也没闲着。美军常年在台海附近活动,航母一艘接一艘地开,军机也天天巡航。 日本、澳大利亚这些老朋友也轮番上阵搞联合军演,架势摆得很大。但这一切,其实也是我们练兵的最好素材。敌人天天在你门口晃悠,那不正好拿来当教材? 前两年南部战区也直接说了,外军舰机频繁活动让我们的部队“越练越强”。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长期对抗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很多战术、装备、协同配合,都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打磨出来的。如果一开始就把台湾问题“一锤定音”,那确实干脆利落,但这跟下棋一样,走到最后一子要讲究时机。 何况,台湾问题不是靠一场战斗就能彻底解决的。统一是一个系统工程,打通的不只是地理上的一条海峡,还有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融合。 统一之后新的治理问题、经济重构、民心整合才是持久战。这种事没法靠快刀斩乱麻一劳永逸,那种想象直接一打就搞定的思路,终归是太理想化了。 从历史上看,很多国家的军队都是在实战中成长的。美军在中东打了十几年,虽然战略目标没实现,但战术能力确实提高。 解放军如果能在台海这种复杂态势下持续演练,等于一直在高水平“实战预演”,这比闭门造车有效多了。而且我们不只是练兵,还在不断积累对外应变的经验。 一旦某个时间点真正需要动手,节奏、资源、战场管理都会掌握得更精准。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就是国际舆论。很多国家说得好听支持“一个中国”。 但一旦我们真的动手,他们的态度可能就会变。围而不打的状态,其实也是在给他们时间适应,慢慢接受现实。等他们发现“台海局势常态化紧张”变成日常了。 那我们下一步的动作就顺理成章,不再是“突发事件”,而是“意料之中”。说到底,台湾问题从来都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何时、怎么做”的问题。 我们并不急于一时,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实力。围而不打不等于不作为,相反,它是一种极具战略深度的作为。真正的解决从来不是靠一场战斗,而是靠系统推进。 至于练兵,那只是顺手的事儿,既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震慑对手,还能让全世界都明白:我们不是等不及,而是等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