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版图生变!中俄能源合作悄然转向,东方技术赢得莫斯科信任。 一则消息震

子真赏潮起潮落 2025-11-09 06:40:29

核电版图生变!中俄能源合作悄然转向,东方技术赢得莫斯科信任。 一则消息震动国际能源圈——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将远东两座核电站的建造权全权交给中国。从技术标准到运营维护,未来30年都将由中方全面负责。 这一决策背后,是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的战略转向,更是中国核电技术崛起的鲜明信号。当中俄能源合作从“俄方主导”变为“中方运营”,全球能源权力的游戏正在重新洗牌。 01 能源棋局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11月初刚刚结束访华行程,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明确写道:“继续推进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建设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这份官方文件揭示了中俄核能合作已进入深化阶段。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总经理利哈乔夫随后向记者透露,双方正在讨论“在中国建设俄罗斯设计的核电站”。这表明中俄核能合作不再局限于俄罗斯技术中国应用的旧模式。 合作范围的扩大建立在坚实的互信基础上。回顾历史,田湾核电站被誉为“中俄核能合作的典范项目”。 从2007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至今,田湾核电站从未发生任何危及核安全的事故,多台机组多次获得WANO综合指数满分。 02 技术换信任 普京在“世界原子能周”国际论坛上的发言颇具深意。他宣布,俄罗斯将批量生产小型陆基和浮动核电站,并计划在2030年建成世界首座封闭循环核电站。 更关键的是,普京强调“不会让合作伙伴依赖俄罗斯的技术方案,而是协助他们建立自主的国有核工业体系。” 这一表态为中国技术输出铺平了道路。 中国核电技术确实已赢得国际认可。哈萨克斯坦选择中国核工业集团承建其第二座核电站,正因中国“华龙一号和CAP1400机组用零事故纪录证明技术成熟度,全产业链输出能力直击哈方痛点”。 哈萨克斯坦原子能署署长萨特卡利耶夫公开表态“中方技术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03 合作模式变革 当中俄核能合作从“俄方主导”变为“中方运营”,这反映了两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 从1999年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到2021年田湾核电7、8号和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开工,中俄核能合作走过了从技术引进到平等合作的完整历程。 现在的合作模式,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 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驻连云港代表处副总代表根纳季耶维奇曾连夜创作歌曲《中国人民必胜》,表达中俄人民共抗疫情的坚定信心。这种情感纽带,是两国深度合作的人文基础。 04 全球核能格局重构 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的转变,正在重构全球核能格局。 一方面,俄罗斯通过与中国合作,巩固其“转向东方”战略。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输出核电技术,从技术引进国转变为技术输出国。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秦博分析认为,俄罗斯与老挝的核能合作,展示了“小国在不对称权力结构中应对能源安全挑战的战略主动”。同理,中国与俄罗斯的核能合作,也体现了大国在能源领域的战略智慧。 中国时政评论人司马平邦指出:“未来中俄核能源企业在浮动技术上面临着合作和竞争,但只要是良性的市场竞争,对中俄企业都有益。” 05 战略意义深远 普京在“世界原子能周”论坛上明确指出,“和平利用核能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全球南方和东方国家”,并反对“所谓的技术殖民主义”。 这一表态,与西方国家的技术保护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中俄在核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已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核集团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签署了核领域一揽子200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 如今,远东两座核电站的全权移交,标志着中俄合作达到了新高度。从技术标准到运营维护的中方全面负责,体现了两国间难得的战略互信。 从田湾到徐大堡,从俄方主导到中方运营,中俄核能合作的蜕变,映射出两国综合国力的历史性变化。 当中国技术走进俄罗斯远东,当“华龙一号”获得国际认可,世界核能版图正在悄然重绘。 能源合作的钥匙已然易手,它开启的不仅是反应堆的大门,更是一个多极世界能源秩序的新格局。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子真赏潮起潮落

子真赏潮起潮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