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俄罗斯与芬兰都沉默了:   2025年11月1日这天,芬兰不少家庭正盘

康安说历史 2025-11-09 17:41:01

一夜之间,俄罗斯与芬兰都沉默了:   2025年11月1日这天,芬兰不少家庭正盘算着过冬的取暖费,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经签下了一纸命令,没有提前打招呼,也没给多余解释,就这么干脆利落地终止了与芬兰长达52年的能源协议。 谁能想到这对老邻居会走到这一步?冷战最紧张的时候,芬兰刚从二战里缓过来,工厂要用电,老百姓要取暖,而苏联有淌不完的水电资源,双方攥着武奥克萨河的水电站签了协议。 那时候伊马特拉水电站发的电,顺着线路往芬兰跑,巅峰时占了芬兰进口电力的 60%,天然气更是 90% 靠俄罗斯供应,2021 年光买电就花了 3.4 亿多美元,相当于一座核电站的年发电量。哪怕苏联解体,俄罗斯接了接力棒,这根能源线也没断过,成了北欧最稳的 “保命线”。 变故是从 2022 年开始的。俄乌冲突一爆发,芬兰跟着欧盟制裁俄罗斯,4 月就先停了买俄电,等于先撕了合作的口子。俄罗斯当时没翻脸,只是默默断了供电,但裂痕已经挡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 2023 年芬兰加入北约,这下等于在俄罗斯西北边境架了把刀 ——1300 公里的边境线全成了北约前沿,圣彼得堡离北约基地就 300 公里。俄罗斯嘴上说要反制,却等了两年才动手,这沉默里全是算计。 芬兰不是没准备,2022 年俄停电后,电价一下涨了 463%,老百姓每月电费翻两倍,吓得他们赶紧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从美国、挪威买气,还砸 45 亿欧元建核反应堆。 可准备归准备,真断了根还是慌。2025 年居民电价虽说降到 19.2 欧分一度,比去年降了 13.7%,但比起 2021 年还是贵了不少,赫尔辛基有家三口的电费从每月 50 欧元飙到 80 多,老人舍不得开暖气,孩子冻得直搓手。 超市里电热毯被抢空,商家趁机抬价,几十欧的东西卖上百,政府说天然气够过冬,可谁都知道欧洲储备比去年少了 16%,德国都告急,芬兰哪敢多嘴?这沉默是咽下去的苦。 俄罗斯的沉默更有底气。这几年他们早把能源出口转去亚洲了,2024 年对欧洲的出口占比从 45% 跌到 19%,中国、印度成了最大买家,全年石油收入能有 1530 亿美元。 终止协议不过是给早已断供的事实盖个章,毕竟芬兰 2022 年就停购了,协议里的义务自然不用担。 但要说没损失也假,输往芬兰的线路得重新调方向,维护成本涨了不少,可比起战略威慑算不了什么 —— 俄罗斯在边境建民兵队,重组军区,能源断供就是告诉其他国家:投靠北约得付代价。这种时候说再多都没用,行动就是话,沉默最有力量。 这场景让人想起 2009 年俄乌天然气战争,当时欧洲十多个国家断气,工厂停工,老百姓冻得排队买煤,最后还不是双方坐下来谈。 可这次不一样,芬兰和俄罗斯的贸易额从当年支撑数千家企业,跌到现在几乎为零,造船、物流行业只剩 10% 的企业活着,南卡累利阿地区每天少赚 100 万欧元旅游收入,酒店全空了。 芬兰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例从 65% 飙到 82%,GDP 预期从 1.3% 降到 1%,这些账没法算给老百姓听,只能沉默。 俄罗斯也不是真硬气,往亚洲运能源的管道运力跟不上欧洲,短期内补不上缺口,可他们不能认怂。 欧盟第 19 轮制裁刚把俄液化天然气禁令提前到 2027 年,俄罗斯要是软了,其他国家更敢跟着制裁。所以哪怕少赚点钱,也要争这口气,沉默里是骑虎难下的无奈。 52 年的合作就这么断了,没有骂战,没有挽回,只有老百姓的取暖费和空荡荡的边境市场在说话。 这沉默哪是没话说,是说了也没用 —— 芬兰不敢说转型多痛,俄罗斯不能说调整多难,最后苦的都是算计过冬的普通人。能源从来不该是武器,可偏偏成了博弈的筹码,这沉默里的委屈,谁都懂。

0 阅读:42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