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开始管人民的事了,人民日报发文,关于,河北廊坊要50条普通香烟,表示这已经违法! 说实话,这肯定是违法了嘛! 街道回应却说这个习俗,什么样的习俗也不能打着“婚闹的口号,大白天的看路抢劫。 11月5号早上,廊坊一对新人的婚车刚要驶出酒店停车场,就被两辆白色私家车横着拦住去路。七八名中年男女围上来,口气硬得没商量:要么给50条普通烟,要么拿10条高档烟,少一条都别想走。按市价算,这妥妥的六千块钱,哪里是讨喜,分明是明码标价的勒索。婚车司机赶紧递上两包中华烟,直接被对方甩在地上,香烟滚得满地都是,态度嚣张到了极点。 新人穿着婚纱礼服,急着赶吉时,好说歹说愿意多给红包喜糖,可拦车的人油盐不进,只认香烟。僵持了一个小时,新娘急得红了眼眶,最后只能咬着牙弃车,穿着高跟鞋在伴娘搀扶下拦出租车赶往婚礼现场,差点还崴了脚。干了十五年婚车的老司机都感慨,见过讨喜的,没见过这么狮子大开口的,让新娘打车去婚礼的,更是头一回见。 街道办一句“当地常见,不算不吉利”,简直把“习俗”当成了遮羞布。咱都知道,结婚讨喜图个热闹是老传统,递两颗糖、给根烟,图的是沾喜气、送祝福,哪有这么强买强卖的?这些拦车的人,根本不是来送祝福的,更像是提前踩点的“职业碰瓷者”,瞅准了新人“大喜之日不愿惹事”的心理,明目张胆地抢钱。把敲诈勒索包装成“习俗”,这是对传统的亵渎,更是对法律的无视。 人民日报的发声算是戳破了这层虚假的外衣:这不是习俗,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早就说得明明白白,强拿硬要公私财物,轻则罚款,重则拘留。要是数额够大,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敲诈勒索罪。之前河南潢川就有老人拦婚车索财,被以寻衅滋事罪刑拘;河北也有两人拦婚车要10条烟,最后被行政拘留10天。可见这种行为早有明确的法律定论,根本容不得“习俗”来洗白。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种恶俗之所以屡禁不止,恰恰是因为太多人选择了妥协。新人怕耽误吉时、怕影响心情,亲友劝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心里再气也不愿报警。可正是这种“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心态,助长了拦车者的嚣张气焰。他们摸清了大家的软肋,把别人的人生大事当成自己的“摇钱树”,一次得手就敢有第二次,慢慢把讨喜变成了抢劫。 婚礼本该是见证爱与承诺的神圣时刻,却被这些人搅得一地鸡毛。新人精心筹备数月,就盼着顺顺利利开启新生活,结果被拦路勒索,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网友们看了视频气得不行,纷纷喊话廊坊公安严查,毕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婚闹,而是在公共场所扰乱秩序、强行索财,要是放任不管,只会让更多人效仿,让恶俗愈演愈烈。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早就反感这种恶俗婚闹了。大家想要的是温馨、文明的婚礼,是亲友真诚的祝福,而不是借着“热闹”之名的骚扰和勒索。民政部门推进的婚俗改革试点早就明确禁止这类陋习,不少地方也把文明婚庆写进村规民约,用猜谜、对诗这种有文化的互动代替低俗闹剧。这才是对传统的传承,既保留了喜庆氛围,又守住了文明底线。 法律面前没有“习俗特权”,不管什么传统,都不能越过法律红线、违背公序良俗。街道办不能用“常见”当借口回避问题,警方更该主动介入,对这种强拿硬要的行为依法处罚,以儆效尤。只有让拦车索财者付出代价,才能刹住这股歪风邪气,让婚礼回归本来的样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狂奔的蜗牛
直接给5000,有录像,报警,刑罚!
万顷沙
以抢劫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