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进电厂倒班。干了仨月,走了。不是吃不了苦,是心里没奔头。 最近总刷到类似的年轻人职业选择故事。我有个表弟前年热能专业硕士毕业,校招进了老家的火电厂,说是“国企铁饭碗”。结果头三个月天天跟着师傅巡检、抄表,大半夜爬锅炉楼梯测数据,和他读研时做的燃烧效率建模、新能源仿真完全不搭边。他说:“在实验室算参数能看到技术突破的可能,在现场重复拧阀门,连学的东西都用不上。”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怕吃苦,怕的是“一眼望到头的重复”。电厂的安稳是真安稳,但很多岗位像个“学历收纳盒”——硕士博士进去,干的活专科生培训仨月也能上手。学历没贬值,是岗位没长出匹配的成长空间。就像种树苗,花盆再结实,根扎不深也长不高。 有人说“年轻人太浮躁”,可换个角度想:他们见过更广阔的世界,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对接更前沿的领域。大城市卷是卷,但项目有挑战、成果能被看见;小地方的“安静”,有时候静得连技术讨论的声音都听不见。不是人才不愿下沉,是平台太矮,踮脚也够不着未来。 劝人“将就”的话,还是少说了吧。有些路,走一步就知道不合适;有些选择,不是任性,是清醒地知道——人生的奔头,比“安稳”更值得追。

幸运金2023
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