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刷手机,我正瘫在沙发上啃着半块凉掉的披萨,突然看到一条帖子说现在亲戚关系变得挺有意思。小时候姑姑对侄子侄女特别的好,买衣服买好吃的,啥都舍得出来,但是长大后慢慢就发现,侄子侄女和姑姑关系就淡了,疏远了,年节也不去探望一下,反而是外女长大工作后跟姨姨走的近了,包括平时,还有过年过节都买礼物去看望姨姨。 你说这咋回事呢?我琢磨着,这可能跟小时候谁带大有关系。现在好多家庭爸妈都忙,孩子经常扔给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照顾。姥姥家那边不就是姨姨在嘛,天天见面自然就亲。姑姑那是爸爸那边的亲戚,平时见得少,感情慢慢就淡了。 血缘关系这东西挺奇妙的。从基因上说,姑姑和姨姨跟孩子的亲缘距离其实一样近。但现实中,谁带孩子多,谁就更容易建立起那种超越血缘的感情纽带。小时候给孩子买再多东西,也比不上天天陪着写作业、做饭、接送上下学来得实在。 我那天查资料还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2025年有个社会调查显示,现在超过六成的年轻人觉得和姨姨比和姑姑更亲近。特别是女孩子,工作后跟姨姨保持联系的频率是姑姑的两倍还多。这可能因为妈妈和姨姨是亲姐妹,感情基础就比较好,这种亲密关系自然就延续到了下一代。 你说现在人都现实了?倒也不是。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时间有限,肯定优先维系那些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关系。姨姨通常更了解孩子,因为从小看着长大,知道喜欢啥讨厌啥。姑姑那边可能就生分些,见面除了问工作找对象没,好像也没太多可聊的。 家庭结构变化也有影响。现在城市里小家庭越来越多,回老家的次数少了。妈妈带孩子回娘家,自然就跟姨姨接触多。去爷爷家的机会相对少,见姑姑的次数就更有限。时间长了,感情不淡才怪呢。 我有个朋友就是,她跟姨姨特别好,每周都视频聊天。去年她姨姨生病,她连夜坐高铁回去照顾。问她跟姑姑咋样,她说一年也就春节见一次,客客气气吃顿饭就完了。“跟姨姨什么都能聊,跟姑姑就得想着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这种亲疏变化挺正常的。人际关系就像种花,经常浇水施肥才能长得旺。光靠血缘关系不维护,再近的亲戚也会慢慢疏远。反过来,没有血缘但真心相待的人,也可能变得比亲人还亲。 现在人生活节奏快,亲戚关系也在重新洗牌。不是说不重视亲情了,而是大家更看重质量而非形式。那些能给你支持、理解和温暖的亲戚,不管是谁,都值得珍惜。 你说这趋势会继续下去吗?我觉得会。随着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这种基于实际相处而非单纯血缘的亲戚关系可能会更普遍。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感情本来就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培养。 最后那块披萨到底还是没吃完,放桌上凉透了。就像有些关系,不趁热维持,冷了再想热起来就难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