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保洁员火出圈背后,吊打多少文化人,评论区真相了!

赵有娱 2023-12-07 15:23:36

能做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沉浮的世界,大多数人都在向经济所屈服,看工作只会看其本质,一切都在用金钱衡量。

那些满怀热情的人总会被工作磨平棱角,把生活变成工作,然后过上两点一线的生活。看似没有漏洞,实则缺少了很多动力。

压力就来自生活,而年轻人最无法改变的就是世界。但颐和园保洁的出圈,就是在变相的告诉人们,只要是热爱哪怕是做一些侧面工作也是值得的。

他也打破了许多固有观念,就好比专家懂得不一定全面,说不定身入其境的人才是“专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总有些人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

保洁员张旭就是一个例子。

他的家庭并没有特别之处,父亲曾经学的是建筑,自己便也很喜欢建筑类的东西,尤其是有彩绘的古建筑。

他在退伍以后就投入到建筑中,买了很多书籍,想要在里面寻找自己的一方世界,可谓是自学成才,不仅如此还参透了许多建筑历史,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建筑,还去做了建筑工。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便也无法再胜任建筑类的工作。直到两年前他被派到颐和园,担任四大部洲景区保洁队队长。

能一直和这些建筑待在一起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哪怕是做一个小小的保洁员他都愿意。

旁人会觉得他只是一个服务人员,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满腹诗书,这些才华也会在不经意间显露,所有契机都来源于他好学。

把张旭记录下来发到网上的是六个橘子文旅研究所,他们为了探索文化,去实地考察,觉得书中的讲解与现实着实不符。正当一筹莫展时,张旭出现了。

他出来直接告诉团队的人,你们找错了,西牛货州是在后面。团队的人见状觉得遇到了指路人,便问旁边那个是什么,张旭也轻而易举的说出了名字,是叫这叫嗢怛罗曼怛里拏洲。

听名字就知道是小部洲,可见团队的人文化储量也很足,张旭不仅肯定了对方的言语,还说了下面的是叫舍谛洲。

转眼张旭又解答了团队当初的疑惑,那就是在找西牛货州的时候,他们把月台错认成了西牛货州,其实月台并不是月台,而是日台。

他随便一指就知晓建筑的位置,团队还在按照地理位置的东西南北去探索,张旭却纠正了他的想法,说这里看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北俱泸洲是最高的那一座。

团队的人这才恍然大悟,张旭觉得对方是懂建筑的人,便开始娓娓道来自己所知晓的一切,说起来下面的南瞻部洲的原貌,扯到了光绪年间,那一片只是一个山门。

还把左右中的位置说的极其真切,说承德普宁寺和它是一模一样的,顺便还普及几个寺的大殿,说的团队的人一愣一愣的。

还没等反应过来,张旭就又把八小部洲介绍了一遍,就会说贯口似的,又把四小部洲以及各个塔都说了个遍,还把建筑周围代表的什么都说的清清楚楚的。

并且把须弥山和铁围山的中间的七座金山,都说的头头是道,最后还总结到了九山八海,具体说到了第八海是咸海,当中就有东西南北,就又回到了西牛货州。

张旭还把当下的建筑说成了是一个小世界,运用了数字化的形象去让团队的人感受。

我们所处的地界其实很微小。一千个小世界组成的是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的是中千世界,一千个大千世界组成的是大千世界,还说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沙子。

只有认真的学习过这些知识,才能把这些细小的知识串联起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张旭已经全然掌握,或许是因为他在颐和园呆的时间长了。

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只有查阅资料读通透后,才可以把微观世界串起来,这背后的功夫并不是一日之功。

讲完以后的张旭扭头拎着自己的扫把去干活了,六个橘子文旅研究所也把这段发到了平台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评论区都觉得这才是“扫地僧”。

随着视频的流量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多,记者也找到了张旭,采访他出圈后的感受,张旭表示自己只是做到了保洁员该做的事情,这就是他的生活。

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并不想当一名网红,也没想到自己会火,还说那天只是恰好在值班,看到游客有所疑问,就上前解答了一番,能够如此对答如流是因为自己对这些比较感兴趣。

可见努力学习和积极生活的人,总会被人们看到,他们的正能量也影响了不少人。就像有评论说自己有时候逛颐和园和博物馆的时候,就会有保安和保洁员给自己讲解一番。

还有些评论针对视频中的人,觉得他们是真正的无知,六个橘子文旅研究所也成了“反面教材”。

舆论也是越来越大,最后迫使六个橘子文旅研究所专门出了一期“颐和园扫地僧”的视频。

还解答了许多网友的疑问,有些人说这是剧本,但其实真的不是剧本,只是偶然遇见的,而且张旭也是颐和园的正式工。

还详细介绍了他们团队的人,其中就有讲雍和宫和故宫的周琛,还有讲文物的李硕实,以及幕后人员黑鸭,不仅是线上客服还是公众号的编辑。

他的争议是最大的,在视频中他总是歪着脖子看人,为此网友觉得此人是狗眼看人低,博主专门解释说他谁都一样,因为他颈椎有伤。

还有戴越老师,就是后面又问了一遍嗢怛罗曼怛里拏洲的人,她不仅是团队的领队,还很爱研究动物和植物。

最后博主还介绍了自己,他不仅做了六个橘子文旅研究所,还做过《北京偏北》,算是“老视频”人了。

他们去颐和园是为了研究颐和园课件,并不是有意识的要去和张旭相遇。

在研究的时候张旭就出现了,还打趣的说今天有贵人,没想到就遇到了张旭,还间接解释了一番博主之前加的字幕。

还说了一个小彩蛋,张旭说完以哈哈一笑的走了,现如今很少有如此云淡风轻的人。

后续这个视频就是做了一个解说,也能看出现在的自媒体多的就是标题党,人们也都是三分钟热度,只要前期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那么后期视频爆火的概率就很大。

其实张旭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是人们看到“北京颐和园里的保洁员,都这么说话吗?”这个标题,点进去以后才看到的张旭。

博主后续开玩笑的说做了这么多视频可算是火了一个,算是一句话道出了很多辛酸,他们做的就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可是鲜少有人关注。

如果不是张旭的出现,他们这一百期节目可能又要沉沦了,正因为有了张旭,所以话题有了争论,关注度自然就上来了。

这接二连三的运营,像极了这个浮躁的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张旭似的脚踏实地的去学习一些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沉沦在网络中,就不会一直游走在虚拟的边缘。

喜欢一件事情很难得,能够把喜欢做的事情变现更加不容易,但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摸索以及热爱,不然连出圈的机会都没有。

张旭所讲述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宏观的知识是在书中,而不是在视频里,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深入去探索,才能发现黄金并不虚无。

主动学习永远比被动学习得到的知识要多的多,张旭就是一个例子,他所储备的知识吊打了当下很多文化人。

他并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也没有学历和文凭,但他的知识底蕴却如此的深厚,可见文化处处可见,就看我们有没有心去发现。

文化不仅仅在书本里,更多的是在世界中,我们学习知识不应该一板一眼,而是应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把知识串联起来,眼界才能更加的广阔。

在储备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去感受世界,就像张旭一样把生活和文化融合在一起。

0 阅读:0

赵有娱

简介:八卦爱好者,每日分享娱乐,喜欢的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