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爱温暖的一幕! 谁曾想啊,全运会上女子跳水那场十米台决赛,除了摘金的陈芋汐抢眼之外,拿铜牌那位刘紫涵居然下个月才满十二岁!我的天呐,这不还是个孩子嘛…再说那个拿了第四名的崔家溪,也不过刚过十三。咱平时见这个岁数的孩子多半还赖在爸妈身边撒娇呢,人家倒好,愣是在全国顶尖赛事上稳得一批,动作干净利落,心态丝毫不崩。啧,这份沉稳劲儿搁成年人身上都不多见,你说是不是挺绝的? 其实吧,这些年体坛新生代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前阵子体操世锦赛上,罗马尼亚队不也有个十四岁小丫头拿了平衡木金牌?当时解说员激动得声音都在抖:“这小姑娘前途无量!”不过话说回来,竞技体育这条路走得早未必未必就走得远。当年美国游泳神童菲尔普斯十五岁就拿奥运资格,那是天赋异禀加上科学训练双管齐下。反观有些过早出成绩的选手,后来反倒被伤病困扰…唉呀,说到这儿心里咯噔一下,希望这些小丫头的团队能把保护措施做到位才是正理。 对了,你们注意到颁奖台上那段花絮没絮没?刘紫涵那姑娘乐呵呵往奖台蹦台蹦的时候,她教练还在底下傻乎乎拍巴掌呢,结果一看徒弟上去了,立马摊手做了个“咋不捎上我?”的口型哎哟喂这段要是做成表情包准能火!火!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看着就暖心,比起那些整天板着脸训人的传统模式,现在教练员确实确实越来越懂怎么跟娃娃选手打交道了。想想也是,十来岁的孩子哪能吃得住过去那种军事化管理?倒是这种带着温度的训练方式,既保住了专业性又不伤灵气。 不过话说回来,少年成名这事儿向来是把双刃剑。去年某欧洲花样滑冰天才少女爆红后,不就因为媒体过度关注导致状态大跌吗?咱国内这套培养体系好歹还算稳妥,既给露脸机会又注意避开过度曝光。你看全运会这类赛事安排就挺聪明,既让雏鹰试飞,又没把她们直接扔进暴风雨里扑腾…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趣事,我邻居家小孩前两天捧着平板尖叫:“妈妈我要学跳水!”一问才知道是被这群小运动员圈粉了。您说这不是活生生的榜样力量么?当然啦,当家长的可得拎清,职业体育的路数终究挑人,不如先让孩子在小区泳池扑腾两下试试水性? 其实体育精神最动人的地方,不就是看着一代代新人带着那股子鲜活的冲劲往上奔嘛!当年伏明霞站上奥运跳板时不时不也才十四岁?后来愣是成了跳水传奇。如今陈芋汐这批姑娘接过了过了接力棒,后头还跟着刘紫涵这帮更年轻的梯队…啧啧,中国跳水的厚度可真够扎实扎实的。 话说你们有没有看过她们训练日常的视频?那群小姑娘穿着泳衣在陆上练上练动作时,辫子随着弹跳一甩一甩的特可爱,可一站上跳台整个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就变了所以说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的差距,还真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事。 对了,听说现在基层体校选苗子都开始用大数据分析了?什么骨龄预测、心理素质评估搞得特别细。难怪这几年出的新人都这么稳当,背后全是科技狠活儿啊!不过再怎么科技加持,站上十米台那刻终究要靠自个儿。那么高的地方往下跳,光是克服恐惧就得磨多久… 突然觉得咱们在这聊得热闹,人家小运动员可能压根没想这么多。就像刘紫涵赛后采访说的:“站上去的时候就想着动作要领呗。”听听,多纯粹的专注力!这种心无旁骛的状态,恐怕才是她们最厉害的武器。 你们觉着呢?是不是也被这股青春风暴戳到了萌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