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准航母”里程碑:076型首舰“四川舰”首航海试!2025年11月14日上午9时许,上海浦东江畔,汽笛长鸣,巨舰离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舷号51),在万众瞩目中从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驶向东海相关海域,正式拉开首次航行试验序幕。这不仅是“四川舰”从下水到服役的关键节点,更是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投送+空地一体”战略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据称,此次海试将持续数周,重点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及相关设备在真实海况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后续舰载机起降、武器系统集成和全舰作战能力验证铺平道路。⛴️一、从下水到海试:不到一年“中国速度”再现,“四川舰”于2024年12月27日在沪东中华造船厂下水命名,距今不到11个月即迎来首次海试,这一速度在全球大型军舰建造史上堪称罕见。早在下水前,该舰已完成船体总装、主要设备安装及码头系泊试验,包括主机点火、舵机联动、雷达阵面通电等数百项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出海标准。此次海试是“四川舰”服役前最关键的“体检”。不同于陆上模拟,海上环境将全面检验舰体在风浪中的结构强度、推进效率、电力分配稳定性以及电磁兼容性。尤其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高负荷运行下,电磁弹射器对瞬时功率的需求高达数十兆瓦,任何波动都可能影响弹射精度与安全。因此,海试团队将通过多航速巡航、急停急转、满功率冲刺等科目,采集上万组数据,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二、技术亮点:全球首艘“电磁弹射+两栖投送”融合舰“四川舰”之所以被军迷称为“无人机母舰”或“准航母”,源于其颠覆性的技术布局。作为全球首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攻击舰,它将航母级航空作战能力与传统两栖舰的兵力投送功能融为一体,形成“海空立体、远近一体”的作战模式。⛴️核心技术 具体参数与突破🥊电磁弹射器1条弹射轨,弹射能量≥120MJ,2.5秒内可将35吨级载机(如歼-35隐身战机、攻击-11无人机)加速至240km/h,出动效率较蒸汽弹射提升3倍以上。🥊阻拦索系统3条高强度阻拦索,支持固定翼飞机短距着舰,回收效率达每3分钟1架次。🥊全电推进采用燃气轮机+柴油机组合驱动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总功率超80MW,为弹射、雷达、电子战提供冗余电力。🥊飞行甲板全直通甲板,长263米、宽43米,面积超2个标准足球场;双舰岛设计优化气流,起降窗口提升40%。🥊坞舱与投送可搭载4艘大型气垫登陆艇、1200名登陆官兵、60辆装甲车,支持“超视距立体登陆”。🥊防御体系3座24单元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2座11管30mm近防炮,配合舰队形成多层防空网。与前代075型两栖攻击舰(满载4万吨、无弹射器、仅靠直升机)相比,“四川舰”实现了从‘旋翼时代’到‘固定翼+无人机时代’的跨越。它不仅能起降直-20通用直升机、直-8运输直升机,还可操作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验证阶段)和攻击-11“利剑”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后者航程超3000公里,可执行对地精确打击、反辐射压制等任务。更值得关注的是,电磁弹射对无人机的适配性。传统航母弹射器主要服务有人战机,而“四川舰”通过降低弹射能量阈值(可调范围60MJ-120MJ),实现了对10-35吨级各类无人机的高效弹射,一舰可同时搭载攻击型、侦察型、电子战型、反潜型无人机,形成“蜂群作战”能力。⛴️三、战略定位:填补航母与两栖舰之间“能力鸿沟”“四川舰”不是简单的大型化075型,而是中国海军体系化作战转型的战略支点。其定位可用“三节点、一枢纽”概括:分布式网络作战节点。在航母编队中,“四川舰”可前出部署,释放大量隐身无人机执行ISR(情报、监视、侦察)、反舰、电子压制任务,降低航母暴露风险。未来与055型驱逐舰、093B攻击核潜艇协同,可构建“有人驾驶为核心、无人平台为补充”的分布式杀伤链。🚩南海/台海核心突击力量在岛链内作战中,“四川舰”可快速投送两栖装甲旅+无人机蜂群,在敌岸基反舰导弹射程外实施超视距登陆,配合火箭军远程火力压制,瘫痪敌指挥节点。尤其在台海方向,其固定翼无人机可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任务,切断外部干预通道。🚩低烈度冲突“拳头”装备在亚丁湾护航、海外撤侨、反恐维稳等任务中,“四川舰”可独立行动,搭载特战分队+直升机+无人机,提供全天候火力支援与快速反应能力,成为中国海外利益的“移动堡垒”。🚩一舰多能的战略枢纽它既是两栖作战指挥舰(可搭载旅级指挥部),又是小型航母(支持短空战),还是无人机母舰(蜂群发射平台),真正实现“一舰顶三舰”。⛴️四、未来展望:2026年服役,改写西太力量格局按照计划,“四川舰”将在完成首次海试(动力/电力)、二次海试(舰机适配)、三次海试(武器系统)后,于2026年底前正式入列南海舰队。届时,中国海军将形成“辽宁舰/山东舰(滑跃起飞)+福建舰(电磁弹射)+四川舰(两栖弹射)”的多元化航母/准航母梯队。军事专家分析,“四川舰”的出现将显著压缩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自由。美军现役“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满载4.5万吨)虽可搭载F-35B短垂战机,但受限于垂直起降效率低、载弹量小,难以执行高强度空战。而“四川舰”凭借电磁弹射+无人机蜂群,可在同等吨位下实现更高的出动率和打击半径,尤其在反舰弹药饱和攻击场景中占据优势。更长远看,076型后续舰有望搭载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弹射版)和隐身无人加油机,进一步扩展舰队感知与续航能力。中国造船工业的高效也将推动批量化建造,预计“八五”末期(2030年)前形成3-4艘076编队,与航母战斗群共同构成双线并进的远洋投送体系。结语:大国重器,扬帆远航从黄浦江到东海深处,“四川舰”的首次航行试验承载着中国海军的强军梦想。每一次主机轰鸣、每一次电能涌动,都是中国综合国力与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正如网友所言:“电磁一响,黄金万两;巨舰出海,国威自显。”待海试凯旋,“四川舰”将以更强的姿态驶向深蓝,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海洋和平。让我们共同期待,这艘“无人机母舰”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