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车型保有量突破200万台,是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的标志性事件,背后藏着多重意义:1. 智驾技术彻底“普惠化”它打破了“智驾=高价”的行业惯例——比亚迪把高阶智驾(覆盖高速领航、代客泊车等功能)下探到7万级车型(如海鸥),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以亲民价格体验智能驾驶,直接推动了智驾从“高端配置”变为“全民标配”。2. 数据闭环形成“碾压级”壁垒200万辆车每天能生成超1亿公里的智驾数据(相当于每天让系统在全国道路跑2万多圈),这些真实路况数据会反向优化算法,让系统在复杂场景(如加塞、行人横穿、恶劣天气)下的表现越来越“拟人化”,形成“销量越多→数据越多→系统越智能→销量再增长”的良性循环,这是其他品牌短期内难以追赶的核心优势。3. 中国智驾从“跟跑”到“领跑”此前智能驾驶的话语权长期被海外品牌(如特斯拉)垄断,但比亚迪通过全栈自研(传感器、算法、芯片全链条自主),用200万辆的规模证明:中国车企能靠自主技术定义智驾标准,甚至推动国内供应链(如车规芯片、传感器)的国产化替代,摆脱对海外技术的依赖。4. 用户信任与行业格局重塑200万辆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比亚迪通过“智驾功能0接管承诺”“泊车安全兜底”等措施,让用户从“不敢用智驾”变为“依赖智驾”;同时,这一规模也让比亚迪在智驾赛道的份额远超友商(目前国内每10辆智驾车里有9辆是比亚迪),直接改写了全球智能汽车的竞争格局。这不仅是比亚迪的胜利,更是中国智能驾驶产业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成熟”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