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终止对华零部件采购的原因与影响分析一事件概述与时间线●2025年

达菲聊商业 2025-11-16 05:56:45

📌通用汽车终止对华零部件采购的原因与影响分析一 事件概述与时间线● 2025年11月,通用汽车(GM)已向其数千家供应商发出指令,要求在2027年前清除供应链中的中国产零部件与材料,这是一项面向全球采购体系的系统性“去中国化”行动,重点覆盖在北美生产的车型。通用高层将此定位为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可控性的核心举措。该计划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24年底已向部分供应商提出意向,并在2025年春季地缘与贸易摩擦升温后显著加速推进 1,6,8。二 核心动因一览| 维度 | 关键要点 | 证据与说明 ||---|---|---|| 地缘政治与政策 | 中美长期博弈、关税与出口限制反复,企业倾向“政治优先”的供应链布局 | 报道称通用要求供应商减少来自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等高风险国家的采购;行业高管对贸易不确定性“厌倦”,转向“降低中国风险”的共识 || 关税与成本 | 关税上行与合规成本推高“在美生产”的体系性成本,倒逼供应链回流与近岸化 | 年内美国推进对商用汽车零部件25%关税等措施,车企被动调整采购与生产布局 || 关键材料与芯片风险 | 稀土与车规芯片的供给与出口不确定性,触发“断供”担忧 | 4月稀土出口管控、10月扩大限制;10月末安世半导体(Nexperia)产品出口暂停引发停产预警 || 供应链韧性 | 从“成本最低”转向“风险最低”,强调“在制造国采购”与可视可控 | CEO Mary Barra提出“尽可能在车辆生产国采购”;全球采购负责人 Shilpan Amin强调“韧性至关重要” || 电动化转型 | 电动化核心材料(如稀土磁材)与电子电气占比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更强 | 报道提及通用在稀土、锂等上游材料端布局,以降低对单一国家依赖 || 执行节奏与范围 | 以北美车型为先导,设定2027年为关键里程碑,分步推进替代 | 知情人士称该行动“目标明确、节奏渐进”,先从北美供应链切入,逐步扩展至全球体系 |上述动因共同推动了通用从“效率优先”向“安全优先”的供应链范式迁移 1,2,4,6,8。三 执行方式与范围● 采购原则:优先在车辆生产国采购,强化原产地与供应路径的可视化与合规管理。 ● 替代路径:与非中国地区供应商加速合作与验证,分散单一来源风险。 ● 时间节点:对部分供应商设定2027年前完成替代的明确期限,形成“先易后难、先关键后通用”的替换序列。 ● 覆盖范围:以北美生产车型的零部件与材料为主,逐步扩展至全球平台的通用件与材料。 ● 风险边界:除中国外,对俄罗斯、委内瑞拉等高风险国家的采购也被纳入压降清单。上述安排体现出“近岸化+多元化+关键材料自主可控”的组合策略 1,2,4,6,8。四 影响评估● 对中国制造业与出口:订单与产能转移将带来阶段性压力,尤其在汽车电子、照明、模具等中国具备显著优势的细分领域;中长期或倒逼国产替代、技术升级与市场多元化。 ● 对通用与供应商:短期面临成本上升、产能爬坡、质量验证周期拉长等挑战;行业测算显示,供应链大规模迁移可能带来两位数级别的采购成本抬升,且重构需数年才能完成。 ● 对北美汽车产业:在关税与合规驱动下的“回流”与“近岸化”趋势将延续,但成本与效率的再平衡仍是核心矛盾。 ● 对消费者:成本上行可能部分传导至终端售价,车型配置与迭代节奏或阶段性调整。 ● 对行业格局:通用此举被视为西方汽车业加速“去中国化”的强烈信号,可能引发跟随效应与区域化供应链的再分工 1,5,6,7,8。 五 关键时间线与后续观察● 2024年底:通用开始向部分供应商传达“去中国化”意向。 ● 2025年春季:地缘与贸易摩擦升温,行动显著加速。 ● 2025年11月:路透社报道通用要求供应商在2027年前清除中国零部件。 ● 后续观察点: ● 北美车型平台BOM的替代进度与成本曲线变化; ● 关键材料(如稀土、锂)与车规芯片的替代与库存策略; ● 供应商向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地的产能转移与良率爬坡; ● 其他车企(如福特、Stellantis)是否跟进及节奏差异 1,2,3,4,6。 停止对华出口汽车后,通用欲终止所有对华采购,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自

0 阅读:0
达菲聊商业

达菲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