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新国标让网友炸锅了,纷纷吐槽:“让一个压根儿不开电动车的人来定标准,这能合理吗?强烈建议那些专家在制定规则之前,自己先踏踏实实地骑上个一年半载的电动车,亲身体验一下再说!” 电动车的新规又来了,这次的升级版标准不仅迅速而且严格,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距离上一轮的调整才过去没多久,很多骑车人又感到一股不满的情绪在心里蔓延。 大家都在想,制定这些规则的人,自己骑过电动车吗?不少人甚至觉得,如果这些“专家”能先自己骑个电动车一年半载,再来定规则,或许会靠谱一些。 毕竟,没真正体验过的人,如何能理解日常骑行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呢?说到规则,有些是大家可以接受的。比如,规定明确禁止私自改装或者加装电池,这一点没有争议。 大家都知道,电池改装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谁都不想在骑行时坐上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这类规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 但有些规定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新规要求电动车一旦超过时速25公里,就自动断电,对于许多上班族来说,这就成了一个大麻烦。 早高峰时,很多人骑电动车就是为了节省通勤时间,赶紧上班,如果电动车在路上突然“死机”,那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到一整天的工作进度,简直是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更让人困惑的是关于座椅的规定,新标准把座椅做得越来越小,很多原本依赖电动车接送孩子的家长现在也无从下手,孩子坐哪? 这个问题在新规定中没有任何解决方案,大家戏谑地给这种车起了个外号,“绝户头电动车”。 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但也道出了这一规定带来的尴尬和不便,它不允许你搭载孩子,也不能方便家庭出行,这样的设计无疑让电动车失去了最基本的实用性。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规定看似为了提高安全性,但却显得离生活实际太远,许多人质疑,政策制定者是否真正走下去,了解过那些骑电动车的普通人的实际需求。 许多网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这些规定像是从象牙塔里做出来的,并没有接地气,不少人还把这事跟摩托车管理做了对比。 国产摩托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但用于强制报废的13年标准已经用了十几年,依旧没有改动。 这一边对电动车加码越来越严格,另一边对摩托车的管理却进展缓慢,给人一种政策不一、标准不公的感觉。 更让人困惑的是,新规甚至没有考虑到最基本的储物需求,雨衣、头盔这些日常必备的物品,骑手们到底该放哪?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买车的家庭来说,电动车是他们的唯一出行工具,这样的规定不仅不方便,甚至让他们感到生活更加艰难。 制定规则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为了制造麻烦,如果制定规则的人不了解实际情况,仅凭纸面上的数据和“完美的理论”去推行政策,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大家往往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规章制度就会沦为空洞的形式,根本无法落实,而更糟糕的是,这样的规定还可能引发广泛的反感,变成一项“倒退”的措施。 因此,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改变那种单方面制定政策的方式。决策者需要走出办公室,去听听那些外卖小哥、上班族、学生家长们的真实声音,只有了解了普通用户的需求,才能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最理想的情况是,把专业人员的研究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制定出既科学又人性化的标准。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更加符合现实的、更加人性化的规则,毕竟,任何规则的终极目标,都应该是服务大众、改善生活,而不是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网网
很多专家,确实有嫌疑:它们就是来制造矛盾的!!!!!!让人民,民心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