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一省”广东,GDP率先突破13万亿,到底做对了什么?

地理爱热叭 2024-03-07 23:29:14

文|地理热叭

编辑|地理热叭

前言:

今年1月底,全国“经济第一省”新鲜出炉,它就是广东。它是中国首个GDP超过13万亿的省份,去年一年光是他们交的净税,就接近万亿元,相当于江浙的总和,他们上交的养老金,占全国池子的47%,比其他15个省加起来都要多!

都说亚洲四小龙经济发达,港台比内陆好得多,但很少有人知道,广东的经济体量早在03年就超过了香港,07年的时候又压了台湾省一头。到了2021年,广东超过了南韩,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这么离谱的数据,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总的来说广东做对了3件事,彼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少了哪一步,都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那么具体是哪3件事呢?

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市场经济。

咱们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官不扰民,民自富”,广东各级政府就做到了这点,与市场同向发力,这么多年来,他们自上而下一直帮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添乱,只帮忙,这是广东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

什么叫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呢?我举3个实际案例,你看完就明白了。

第一个案例,是政府推动了产业升级。

想想看90年代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发家的?搞来料加工,生产鞋帽衣服之类的附加值低的产品。早在那个时候,人家就已经放远目光,意识到不能只搞低价值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其他兄弟省份还没反应过来,广东省政府就已经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大规模搞产业升级。具体怎么搞呢?比如说鼓励低利润、技术落后的产业尽量退出市场,要么你走人,要么你更新升级,反正就不要留着一口气半死不活的挣扎了,无论如何政府都会给予补贴或者是赔偿的。

这么一搞之后,土地资源和其他产业发展空间就腾了出来,有空间就会吸引资本的关注,外面那些附加值高的、技术先进的产业就会入驻。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东莞。80后的朋友肯定还有印象,这一代人是眼睁睁看着东莞从初期的加工“小五金”,到后来转变成生产“机器人”的。那小五金和智能设备谁更值钱?只要不傻都能明白。这是第一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是省政府一直在帮助产业补短板。

之前的广东有什么优势和短处呢?优势就是敢想敢拼,有粤商坚韧的企业家精神,而且经济规模也比较大。那短处呢,就是科研和高等教育水平还不够拔尖,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如果你还不明白,那现在我们就想想,广东有什么令人一听就竖起大拇指的高校吗?比如清北、复旦那样的,有吗?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直到今天,广东也就只有两所985和211高校,那就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其中中山大学全国排名堪堪挤进第十,华理排名第4,多多少少是不是够不上“经济第一大省”的牌面了?

这还是2023年末的最新排名,要是把时间退回5年前,广东在高等教育和高精尖人才培养方面短板更大,所以这些年,他们是铆足劲要填上这个缺口,毕竟有人才,才能谈得上发展。那时候,但凡有调研团去到广东,一落地都会被好吃好喝的招待,然后客客气气被邀请去讲座或者分享经验,可见省政府对人才的重视。

当时他们自己掏钱,也要对标国家实验室的水平,打造属于广东自己的省级实验室。除此之外,他们还使用“钞能力”,想尽办法搞人才引进,鼓励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不同的高校来粤办学。甚至就连以色列理工大学,都被吸引到广东办了分校!

可以说,对人才的重视,对教育的投入,都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而这种疯魔般的求才状态,也为广东的整体发展积累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班底,短板就这样被补起来了。

第三个案例,就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政府适当推一把。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2015-2016年间,国内股市行情很不乐观,广东的某个地级市政府通过调研,就发现本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太低,都已经超跌了。而市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这些企业,是比较了解的,经过反复讨论,地方财政就悄悄动了一些盈余的钱,投放到股市里,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

结果就是成效很好,企业活了,政府也创收了。后来,这种做法被当做案例,推广到了其他地方,然后衍生出了很多灵活的救世政策。说白了,市场自由发展的时候,偶尔会失控,危急关头就会比较悲观,情绪也比较偏激。这时候,地方政府了解本地经济,适当的在低迷期间去推一把,但也别过多干预,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这三板斧砸下来,足以证明广东各级政府,把这个市场经济学修的很好,从来不添乱,只有支持的没有拉后腿的,所以他们经济发展得很快,市场体系也比较完善。

除了经济,广东整体的社会活力是非常强的,比如他们的出生人口已经连续40年超过百万了,年出生率是江浙沪包邮地区的总和。广东目前常住总人口有1.26亿,占全国的8.9%,这都说明那里是个很吸引人的地方。只有生活富足、地域宜居,才会源源不断吸引人口前去入住、求学和就业。

广东GDP率先突破13万亿,因为做对了3件事,这第二件事,就是力挺民营企业。广东凭什么能创造经济奇迹?其中贡献最大的力量,要数民营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里就着重提到“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半壁江山,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这个态度很明显了,就是鼓励支持民营发展,这就是广东人最精明的地方——凭自己的实力挣钱。

以深圳为例,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开的数据,2023全国500强民营企业里,光是深圳就占了前十中的四席,前100名里,有8家企业都来自深圳。除了深圳,像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经济增速靠前的城市,也都在广泛支持民营经济。

佛山市政府甚至还召开了高规格的企业家大会,主动亮明态度称:“企业家是推动佛山经济的头号功臣,是擦亮佛山制造品牌的擎天之柱”。

东莞紧随其后,也以城市的名义向民营企业家表达致敬。他们正式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民营企业家日”,公开表示全市的民营经济主体超160万户,贡献了整个东莞70%以上的纳税总额,以及9成以上的进出口份额。市政明确称赞“东莞企业家精神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

综合来看,整个广东省各级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态度都相当友好,这种态度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付诸行动,给与了实际扶持的。假设你是企业家,是不是也会乐意到这样的营商环境里去开厂做生意?

当良好的秩序和惯性形成之后,广东的民营经济会越滚越大,越走越好,这点从数据上就能体现出来:广东的民营主体数量排全国第一,外企数量、企业总量、民营经济体量都是全国各省份中的第一名。这足以证明,力挺民营企业是他们做对的第二件事。

成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做对的第3件事,就是提升法治环境。根据2023年最新公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评估报告》,在对100个城市进行调查之后,总得分前十的城市里,广东就占了两席,分别是排第4的广州和排第7的深圳。此外,佛山、汕头、东莞都排名靠前。

而这些城市无一例外,经济都非常发达。可以说,持续提高的法治环境,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法治水平高对经济有帮助呢?因为越安全、越讲秩序的地方,私权就越有保障,营商环境也相对公平靠谱,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事情。

如果你在广东生活一段时间,会发现公务员总体素质都比较高,基层网格员、柜台办事员,很少会拿有色眼镜看人,也很少会私下收烟酒和红包。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政府工作人员都不太把自己当个领导,而是把职业范围内的常态视为普通的工作内容。

而法治越不完善的地区,越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手里有一点特权,就非常享受去“管”别人,这些地区普遍会比较落后。相反,经济社会都很发达的珠三角一带,公务员不觉得自己在“管”别人,而是在按流程规定,给大众提供服务。

这种良好的法治秩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长期形成的。广东靠海,一直以来都是外贸大省,往来都是生意人,最讲究契约精神。而契约想要生效,想要得到保障,就必须严守法治。在这种环境下,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对商界人士、知识分子或者普通老百姓都一视同仁,只要有道理的意见,几乎都能听得进去,也尽力去维持某种平衡,各界共同努力,才打造了越来越好的法治环境。

而平稳安定的环境,反过来也会成为吸引资本和人口入住的金字招牌,将广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看到这里,你觉得广东省这三件事做得对不对?还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1 阅读:578
评论列表
  • 2024-03-08 05:14

    别扯广东了,你就直说珠三角吧,粤东西北依然是那么穷。

    网友 回复:
    唉[笑着哭]

地理爱热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