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粉末下的秩序之争:日坛公园洒红节引发的城市治理思考

拾九观人间 2025-11-18 09:25:40

真的越想越后怕!放任不管的“自由”,根本不是包容,而是在破坏我们的生活秩序!日坛公园的洒红节载歌载舞看着热闹,可背后谁给的场地、有没有遵守规矩?再想想之前曝光的,有人在河里洗澡游泳,甚至在绿化带随地大小便,这哪是融入,分明是无视公共规则!   北京日坛公园,本该是静谧闲适的时节,然而一天,这里却被漫天飞舞的彩色粉末打破了宁静。   一场印度传统洒红节活动在此举行,上百位参与者载歌载舞,彩色粉末洒满草坪与步道,异域风情的场景被路人拍摄后,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这场旨在庆祝春天与丰收的传统节日,最终因公共秩序与文化包容的边界问题,陷入了舆论争议的漩涡。    洒红节作为印度教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数千年历史。   按照浦东时报对这一节日的记载,每逢此时,参与者会通过抛洒彩色粉末、载歌载舞的方式祈福,象征驱散邪恶、迎接新生。   当天的日坛公园内,参与者多为在京工作生活的印度籍人士,他们身着传统服饰,随着鼓点舞动。   彩色粉末在空中交织成绚烂的弧线,不少游客驻足观看,甚至主动加入互动,现场一度充满节日氛围。    争议的导火索始于活动散场后的场景,有市民拍摄的视频显示,公园草坪上散落着大量彩色粉末、塑料餐盘和祭祀用品,部分粉末附着在灌木枝叶上,难以清理。   几位保洁人员正用高压水枪冲洗步道,浑浊的彩色水流顺着排水沟流淌,部分排水口已被粉末结块堵塞。   我们从下午两点忙到晚上七点,比平时多清理出三车垃圾,草坪里的粉末得反复冲洗,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草木生长。   负责该区域保洁的工作人员接受询问时表示,更受关注的是活动的审批与监管问题。   有市民在社交平台质疑,这么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场地审批流程是否合规?有没有提前制定环保和保洁方案?   带着这些疑问,媒体联系了日坛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活动由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报备申请,审批时已明确要求“自行清理现场、使用环保颜料”。   但活动中部分参与者超出约定区域,且保洁措施未及时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日坛公园自2024年7月起已启用“园长信箱”二维码投诉渠道,活动当天管理处共收到12条相关投诉,均涉及现场秩序与环境问题。    舆论场上很快形成了鲜明的观点对立,支持方认为,在京外籍人士庆祝传统节日是文化交流的体现,正如海外华人在当地舞狮舞龙一样,应给予包容空间。   有法律界人士补充,根据《北京市公园条例》,大型群众性活动需提前向公安、园林部门双重报备,环保措施与安全预案缺一不可。    事件发酵三天后,组织活动的文化公司通过公园管理处发布致歉声明,承诺承担全部保洁费用,并对受损植被进行修复。   日坛公园也公开了后续改进措施:今后涉外文化活动需提交详细的“环境承诺书”,明确保洁责任人与应急方案,同时安排专人全程现场监管。    这场风波的本质,并非否定文化多元的价值,而是探讨不同文化在公共空间中的共处之道。   正如洒红节的彩色粉末需要划定范围才能避免污染,文化表达也需要规则框架的约束才能健康发展。   日坛公园的争议为城市治理提供了镜鉴:真正的文化包容,从来不是无底线的放任,而是让每个群体在遵守公共规则的前提下,都能找到表达传统的合适方式。   当彩色粉末被限定在约定区域,当狂欢过后的公园恢复整洁,文化交流的暖意才能真正融入城市的肌理。

0 阅读:24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