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他说

非凡历史 2025-11-19 11:37:38

前 157 年,汉文帝刘恒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他说:“我节俭了一辈子,死后也不想成为百姓的拖累。不要任何陪葬,宫里不用的锅碗瓢盆,放一点就行了。” 这话刚落,床边跪着的大臣们全僵住了。丞相张苍颤巍巍地挪了挪膝盖,声音发紧:“陛下,这可使不得啊!历朝帝王下葬,哪有不用金玉器物的?您要是只用些旧锅碗,不光后世会说我大汉怠慢先帝,连匈奴那边说不定都要笑话咱们国力弱,到时候边境怕是不安生!” 旁边的太常也跟着劝,手里的笏板都快攥出汗了:“是啊陛下,臣已经让人备好了玉衣和青铜礼器,都是按规制来的,不用劳烦百姓额外出钱,您就……” 汉文帝轻轻咳了两声,打断他的话。他虽然气息微弱,眼神却亮得很:“备那些东西,真的不用百姓出钱?去年河东郡闹蝗灾,多少人家卖了孩子换粮食,你们忘了?那些玉衣礼器,看着是府库里的存货,可府库里的钱,哪一分不是百姓交的赋税?我活着的时候,没让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死了还要拿他们的血汗钱装点我的陵墓,我良心不安。” 这话让大臣们都低下头,没人再敢说话。可人群里突然冒出个声音,是楚王刘戊,他是汉文帝的侄子,平时最讲究排场:“陛下,您这话就过了!您是天子,身份不一样!就算不用金玉,好歹放点像样的东西,不然人家一看,还以为咱们皇家多穷酸,以后宗室出去都没面子!” 汉文帝转头看向刘戊,慢慢说:“你封地去年的收成怎么样?是不是因为我免了三成赋税,百姓才够吃的?” 刘戊愣了愣,点头:“是,去年涝了,要是没免赋税,百姓确实活不下去。” “那你说,免掉的那些赋税,能买多少玉衣?” 汉文帝问,“百姓有饭吃,能安稳过日子,比我棺材里放再多金玉都强。你觉得的面子,在百姓眼里,不如一口能煮饭的锅重要。” 刘戊脸涨得通红,往后缩了缩,再也不敢吭声。 接下来几天,宫里人就按汉文帝的意思准备陪葬品。负责库房的老太监翻了半天,只找出几样东西:一个铜锅,锅底有个明显的补丁,还是汉文帝刚登基时用的,后来裂了道缝,匠人说该换了,汉文帝却让补补继续用,这一用就是二十多年;还有三个陶碗,边缘都磨平了,有个碗沿还缺了个小口,是皇后平时用的,因为没坏,一直没舍得扔;另外还有个陶罐,以前是装粟米的,现在空了,也被找了出来。 宫女们拿着这些东西,眼圈都红了。有个小宫女忍不住说:“先帝当皇帝,过得还不如民间的富户,连件新东西都舍不得用……” 汉文帝下葬那天,长安的百姓几乎都来了。大家原本以为,皇帝的葬礼肯定要摆足排场,可等送葬队伍过来,才发现队伍很简单,前面是几个大臣,后面跟着抬棺的士兵,最后就两辆小推车,上面放着那些旧锅碗瓢盆。 百姓们都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突然跪了下来,对着棺椁磕了个头,哽咽着说:“陛下是好皇帝啊!一辈子为我们着想,连死了都不麻烦我们……” 这话一出口,更多人跪了下来,哭声越来越大,连路边的树木都像是被这哭声染得发沉。刘戊站在队伍里,看着眼前的场景,想起自己之前说的 “面子”,脸更红了,悄悄抹了把眼泪。 日子一天天过去,霸陵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待在白鹿原上。过了大概六年,有一伙盗墓贼盯上了这里。他们听说汉朝皇帝的陵墓里都有宝贝,觉得霸陵里肯定藏着不少金玉,就趁着半夜,偷偷挖了个洞钻了进去。 结果进去一看,除了汉文帝的棺椁,就只有角落里摆着的那几样旧物件。盗墓贼们举着火把翻了半天,连块银子都没找着。有个盗墓贼气得踹了一脚铜锅,铜锅发出 “哐当” 一声响,他骂道:“这皇帝也太抠了!白忙活一场,就这破玩意儿!” 另一个盗墓贼也骂骂咧咧的:“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去挖普通地主的墓,好歹能捞点东西!” 最后,一伙人啥也没捞着,只能灰溜溜地从洞里爬了出去,连洞都没心思填。 又过了很多年,汉朝其他皇帝的陵墓,大多都被盗墓贼光顾过,里面的金玉器物被抢得一干二净,有的连棺椁都被破坏了。可霸陵因为里面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盗墓贼们都看不上,反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到了东汉的时候,有个官员路过霸陵,听说了盗墓贼的事,特意写了篇文章记下来。文章里说,汉文帝的节俭,不光让他生前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还让他的陵墓躲过了盗墓贼的黑手,这大概就是 “善有善报” 吧。 后来,再有人提起汉文帝,都会说起他的节俭,说起那些陪在他身边的旧锅碗瓢盆。人们慢慢明白,真正的帝王之尊,不是靠金玉堆积起来的,而是靠心里装着百姓,靠一辈子的节俭和勤政,才能被后人永远记住。

0 阅读:0
非凡历史

非凡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