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期在中国居住工作的美国教授说:以我对中国人的了解,高市早苗扬言台海冲突爆发,日本会出兵的言论中国人听了不但不会害怕,反而会很兴奋。恨不得这一天赶快到来,到那时中国连征兵都不需要,他们会全民皆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台湾在中国人心里的分量,不是一张地图上的一小块地方那么简单。台湾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抢走,到抗战胜利才光复回来,台湾跟着中国受了多少苦,没人比咱们自己更清楚。 当年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逼着台湾同胞改名字、说日语、拜神社,可即便如此,从雾社起义到无数台胞偷偷渡海回到大陆参加抗战,从来就没人真正认过这个"外来主子"。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的受降仪式上,那些举着"台湾光复"横幅哭成一片的老百姓,还有沿街自发鸣放鞭炮的人群,早就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事实,用最朴素的方式刻在了历史里。 所以高市早苗跳出来说台海冲突日本会出兵,中国人听了觉得好笑远多过害怕,甚至真有人盼着这一天来个了断,这种反应压根不是冲动,是刻在骨子里的底气和执念。 且不说现在的中国早不是120多年前那个任人欺负的样子,单看国力对比就知道日本这话说得有多虚:2024年中国GDP是134.91万亿元人民币,日本才4.03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快是日本的5倍了,五年里增长的部分都快赶上一个日本的经济体量。 当年日本靠海军耀武扬威,现在中国光现役航母就有三艘,福建舰还是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而日本那些所谓的"准航母",连真正的舰载机都凑不齐整编队。 更别说中国的"东风-5C"、"巨浪-3"这些洲际导弹,早把打击范围覆盖到了全球,日本要是真敢插手,怕是连自己的防卫圈都守不住,这种实力悬殊下的叫嚣,顶多算是给自己壮胆的空话。 中国人之所以会有"全民皆兵"的底气,从来不是凭空喊出来的口号,抗战那会,四川作为大后方,明明自己百姓吃着苕藤树叶,却给前线送去了10238万市石粮食,占了全国征收总量的三分之一,财政负担也扛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1944年"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一出来,光四川就有4万多学生报名从军,连女生都主动申请上战场,这种"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场面,在中国人的记忆里从来不是传说。 敌后战场更是把"全民抗战"玩到了极致,1944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救亡组织的群众有1600万,民兵就有150万,华中根据地也有900万群众参与,百团大战时不光近40万正规军参战,还有40万民兵群众跟着破路、运物资,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种刻在民族基因里的凝聚力,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比的。 放到现在,这种凝聚力只会更强。2024年大陆和台湾的贸易额都达到了2929.71亿美元,同比还涨了9.4%,福建光是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就发了225项,3批45条融合政策把两岸的经济纽带拧得越来越紧。 那些在大陆打拼的台商最清楚这种联系有多深,"两岸茶王"李瑞河当年顶着台湾当局的压力也要来大陆创业,从福州一家69元营业额的小店做到1200多家直营店,83岁的时候还盼着有生之年能看到两岸统一;还有张安乐,干脆成立了中华统一促进党,在岛内到处宣传"一国两制",就是要跟"台独"势力对着干。 这些不是个例,而是两岸同胞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毕竟谁愿意跟自己的家人动刀动枪,但要是有人敢逼着家里人分家,那全中国人都不会答应。 高市早苗大概是忘了,当年日本占着台湾的时候,最终还是被中国人民赶了出去;更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能被外部势力随便拿捏的样子。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了全球38.58%,软实力排名都超过日本跑到世界第二了。这种情况下还喊着"出兵台海",简直就像螳螂挡车,除了激发中国人的斗志,实在没别的用处。 两岸同胞心里都清楚,台湾从来不是"别人的地方",从甲午到现在,中国人等了这么多年,就是盼着一家人能真正团圆。 真要是有人敢动这个念头,不用政府号召,那些开着大货车愿意送物资的、拿着工具愿意修工事的、掏出积蓄愿意捐钱的,只会比当年抗战时更多——毕竟保卫自己的家,从来都是中国人最愿意拼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