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刘文典到北大教书。一天,辜鸿铭问他:“你教什么课?”“汉魏文学。”

非凡历史 2025-11-20 09:38:01

1917 年,刘文典到北大教书。一天,辜鸿铭问他:“你教什么课?”“汉魏文学。” 刘文典恭敬地回答。“就你?” 辜鸿铭冷笑地瞥了他一眼。 刘文典没接话,只是微微躬身,转身去了教员休息室。同屋的沈尹默见他脸色平静,打趣说辜先生眼高于顶,寻常人入不了他的眼。刘文典摇摇头,翻开桌上的《昭明文选》,指尖在 “汉魏六朝” 那几卷上停了停。 没过几天,刘文典的课上多了个特殊听众。辜鸿铭揣着水烟袋,坐在最后一排,跷着二郎腿,烟圈飘得老高。刘文典假装没看见,翻开讲义就讲曹植的《洛神赋》。他没逐字翻译,反倒说起建安风骨的由来,从曹操的《蒿里行》讲到王粲的《七哀诗》,句句都扣着时代背景。讲到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时,他突然停住:“世人多夸辞藻华丽,却忘了曹植写这篇时,正是被贬鄄城,满心抱负无处施展。这‘洛神’,哪里是神仙,分明是他放不下的家国天下。” 辜鸿铭捏着水烟袋的手顿了顿,烟圈断了一截。 下课时,辜鸿铭堵在门口,语气依旧强硬:“你说洛神是家国天下,可有依据?李善注里明明写着是感甄氏而作。” 刘文典看着他:“李善注是唐人的说法,可曹植作赋时,甄氏已死三年。况且《魏志》记载,曹植被贬后多次上书求用,字字恳切。若只是怀思美人,何必在赋尾写‘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这分明是克制抱负,恪守臣道。” 辜鸿铭挑眉:“那你倒说说,王弼注《周易》,为何偏取老庄之意?” “汉儒解经重训诂,王弼身处魏晋,玄学盛行,他用老庄解易,是想跳出章句束缚,寻义理之本。就像先生你讲《春秋》,不也常结合西学?” 刘文典话音刚落,周围听课的学生都屏住了呼吸。 辜鸿铭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笑了,把水烟袋往怀里一揣:“你小子,倒不算草包。” 说完转身就走,走了两步又回头:“下节课讲阮籍,我还来。” 刘文典的课渐渐成了北大的热门,辜鸿铭成了常客,有时还会和刘文典争论到下课。有一次,两人为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吵得面红耳赤,辜鸿铭说嵇康是真狂,刘文典却说他是假狂,骨子里是怕祸及亲友。吵到最后,辜鸿铭突然拍桌子:“好!就冲你这较真劲儿,我把我藏的宋版《文选》借你看。” 这天课后,刘文典跟着辜鸿铭去他府上取书。进了书房,辜鸿铭从书柜里抽出一函线装书,递给他:“这是我当年在欧洲留学时淘来的,你看完得还我,别弄脏了。” 刘文典接过书,指尖碰到泛黄的纸页,心里一热。正要道谢,辜鸿铭却突然说:“其实那天我问你‘就你?’,不是瞧不上你,是瞧不上北大近来招的些白面书生,只会掉书袋。” 刘文典一愣。 辜鸿铭背着手走到窗边,声音低了些:“汉魏文学,是华夏文脉最硬的骨头,不能被讲软了。你小子还行,没让我失望。” 刘文典捧着书,突然明白,辜鸿铭的冷笑和刁难,从来都不是轻视,而是怕这门学问断了传承。他抬头看向辜鸿铭的背影,那背影在夕阳里挺得笔直,像极了他们口中的建安风骨。 后来有人问刘文典,和辜鸿铭争论是什么感觉。刘文典笑着说:“就像打一场硬仗,输了痛快,赢了更痛快。” 而那函宋版《文选》,刘文典看了三年,每页都写满了批注,还给辜鸿铭时,辜鸿铭翻了翻,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印章盖在了扉页上。

0 阅读:37
非凡历史

非凡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