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一个很精准的观点:近代以来,日本之所以敢屡次发动侵华战争,是因

丽唐文采飞扬 2025-11-20 10:52:29

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一个很精准的观点:近代以来,日本之所以敢屡次发动侵华战争,是因为日本对中国政府和国民的思想是相当的熟悉和了解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近代史上,真正把这句话发挥到极致,并用它来伤害我们的,恰恰是我们的邻国——日本。   在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他们对中国的“研究”早已深入骨髓,其细致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早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学习西方“弱肉强食”逻辑的同时,就把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中国。   他们派出大量的学者、间谍,深入中国各地,从风土人情到社会结构,无一不细致考察,这其中,最让他们费尽心机、下足功夫的,就是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   一些所谓的日本文人,甚至将研究侵华策略视为获取社会地位的“捷径”,炮制出大量歪曲、丑化中国人的著作。   他们刻意放大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弊病,比如个人主义、缺乏国家观念、看重面子、对强者屈服等,并将其总结为中国人的“劣根性”。   这些研究成果,最终被编入日军的《作战要务令》和各种兵要地志,成为其制定侵略和统治策略的“理论依据”。   在他们看来,当时的中国虽然体量庞大,但在精神上却是一盘散沙,社会动员能力薄弱,民众的国家观念淡漠,地方势力割据严重,政令军令难以统一。   他们认为,只要给予足够强大的军事压力,这个看似庞大的国家就会迅速崩溃,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军方会狂妄地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他们相信,只要打垮了中国的中央政府,击溃了中国的正规军,剩下的民众便会因“天命观”和“对强者屈从”的性格而选择顺从。   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让日本轻易占领了东北三省,在华北,他们通过培植亲日政权,搞所谓的“地方自治”,一步步蚕食我们的主权。   国民政府在局部抗战时期的步步退让,也一度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这一切都让日本军国主义者更加坚信自己对中国国民性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   他们没有想到,当民族危亡真正来临之际,那种看似淡漠的国家观念,会瞬间被空前的爱国热情点燃。   他们更没有想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起来,将全民族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正是抓住了日本战略误判的要害,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中国地大、人多,只要我们能把民众广泛动员起来,就能将日本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利用我们最强大的优势——人力和人心,来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劣势,最终拖垮敌人。   日本当年的研究,虽然动机险恶,但从另一个角度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内部不团结,思想上麻木松懈,就容易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0
丽唐文采飞扬

丽唐文采飞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