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曾经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孙玉国被遣返原籍,从副大军区级干部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如此大的身份反差也引发了街坊邻居的议论,但孙玉国却用实际行动逐渐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更重新赢得了外界对他的尊重! 1985 年沈阳金杯车辆厂,灰尘覆盖着闲置的机床。 孙玉国推开厂长办公室门,下令:“改成产品展示室,我搬去车间。” 这个曾是副大军区级将领的人,正用实干开启新的事业篇章。 没人想到,他的事业起点,是 1969 年珍宝岛的硝烟。 3 月 2 日苏军开火,6 名战友牺牲,时任边防站站长的他立刻反击。 3 月 15 日激战中,他指挥击毁苏军 T—62 坦克,打破敌军优势。 这场战斗,让他成了战斗英雄,也为他的事业埋下军人底色。 战后,他的军事事业迎来快速发展。 1969 年 4 月作为军队代表参加党的九大,获全国关注。 从连长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4 年他成最年轻副大军区级将领之一。 在任期间,他完善边防防御体系,提升部队实战能力,贡献突出。 1980 年,他的事业转向地方,按正团职待遇转业到沈阳。 1982 年被遣返原籍后,先到一家濒临倒闭的机械厂任副厂长。 工厂半年没发工资,他带头跑销路,开解放卡车跑遍东北。 三个月清空库存,让 200 多名工人领到工资,稳住工厂基本盘,这是他地方事业的首份贡献。 1985 年调任金杯车辆厂厂长,面对 4000 多人的负债大厂。 他每天 6 点到车间,和工人一起改进技术,解决生产难题。 晚上召集中层干部制定市场策略,研发农村适用小型货车。 1986 年接到 5000 辆订单,1988 年实现 2000 万元利润,让工厂起死回生。 1990 年代初,他调任沈阳军区后勤部经贸局,拓展外贸事业。 与俄罗斯商人谈钢材进口时,对方借其过往身份提价。 他冷静谈判三天,以合理价格签约,为单位节省成本。 在经贸岗位上,他规范流程、拓展渠道,提升部门经济效益。 退休后,他的 “事业” 变成对战友的缅怀与对后辈的帮扶。 常去珍宝岛烈士陵园,带 24 瓶二锅头祭奠牺牲战友,传承战友情。 到沈阳退伍军人服务站,分享创业经验,帮年轻人规划职业。 2008 年汶川地震,他匿名汇 3 万元,以 “孙老兵” 之名践行担当。 2019 年珍宝岛战役 50 周年,他回到故地,看到纪念馆与完好工事。 在纪念碑前念战友名字,对年轻军官说:“身份再变,责任不变。” 这份对事业的坚守,从战场延伸到工厂,再到晚年奉献,从未间断。 后来孙玉国虽年事已高,仍保持军人作息,关注国防与民生。 他从保家卫国到振兴实业,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无论是副大军区级将领,还是工厂厂长、普通百姓,他都在岗位上发光。 这份跨越身份的事业担当,成了他留给时代最珍贵的贡献。 主要信源:(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珍宝岛战斗英雄“孙玉国的最终结局;党史博览——珍宝岛英雄孙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