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国民党的飞机几乎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轰炸到红军,贺龙眼珠一转,就想到一条妙计,让国民党的飞机“自相残杀”! 1934年的夏天,贺龙带着红二、六军团往贵州走,身后蒋介石的白军跟咬着肉的狼似的,一个团的兵力紧追不放,空中还有敌机嗡嗡地转,时不时就往下扔炸弹、扫机枪。 那会儿的贵州山路崎岖,满是泥泞,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背着沉重的武器弹药,已经连续行军三天三夜,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疲惫。可敌机像甩不掉的苍蝇,每隔半个时辰就来一趟,炸弹落在山坳里,炸起的泥土和碎石溅得到处都是,好几名战士刚躲进掩体,就被弹片划伤了胳膊腿。贺龙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看着身边气喘吁吁的战士,又抬头望了望天上盘旋的敌机,嘴角抿得紧紧的——再这么下去,没等甩掉追兵,队伍就得被敌机炸垮。 “老总,又有三架敌机过来了!”通信员趴在马背上,声音带着急促。贺龙勒住马缰,眯着眼睛望向天空,敌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机翼下的炸弹清晰可见。他突然发现,这些敌机轰炸时格外“精准”,每次都朝着红军队伍密集的地方扔弹,可红军行军向来分散,怎么会每次都被盯上?再一想,身后的白军穿着统一的灰色军装,行军时喜欢扎堆,而红军的衣服五颜六色,大多是百姓捐的便装,敌机难道是靠着装识别目标? 贺龙眼珠一转,突然拍了拍大腿,对着身边的参谋喊:“快,让后卫连把缴获的白军军装都找出来,再砍些竹子绑上稻草,做成假人!”参谋愣了一下,没明白老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看着贺龙坚定的眼神,还是立刻传达命令。战士们虽然疲惫,但执行力极强,很快就翻出了几十套白军军装,裹在稻草扎成的假人身上,再插上几面从白军那里缴获的青天白日旗,沿着路边的山坳摆了一片,远远看去,就像一支正在休息的白军队伍。 与此同时,贺龙让大部队钻进旁边的密林,故意在假人阵地附近留下一些炊具和零散的背包,制造出红军在此休整的假象。做完这一切,他让战士们隐蔽好,自己则带着几个警卫员爬上山顶,拿着望远镜观察。没过多久,三架敌机果然朝着假人阵地俯冲过来,机翼下的炸弹呼啸着落下,“轰隆”几声巨响,山坳里烟尘滚滚,那些假人和青天白日旗瞬间被炸开了花。 可这还没完,贺龙早就料到,白军的追兵离得不远,敌机轰炸后,白军肯定会赶过来查看。他让战士们在密林里埋伏好,等白军进入假人阵地范围,再朝天放几枪。果然,半个时辰后,白军的先头部队急匆匆地赶到山坳,看到满地的“尸体”和散落的装备,以为红军刚被轰炸,立刻下令展开搜索。就在白军扎堆清点“战果”的时候,贺龙大手一挥,战士们朝天放了三枪。 天上的敌机刚好盘旋回来,听到枪声,又看到地面上密密麻麻的灰色军装队伍,以为是红军主力,立刻朝着白军队伍俯冲下去,机枪扫射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下,炸弹也接二连三地炸开。白军被打蒙了,哭喊着四处逃窜,有人举着枪朝天上喊“是自己人”,可敌机根本听不到,依旧疯狂轰炸。山坳里乱成一团,白军死伤惨重,原本紧追不舍的追兵,瞬间没了战斗力。 隐蔽在密林中的红军战士们看得清清楚楚,忍不住拍手叫好。有个年轻战士凑到贺龙身边,一脸佩服地说:“老总,您这招太绝了!让狗日的飞机自己炸自己人!”贺龙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笑着说:“他们不是喜欢靠衣服认人吗?咱们就给他们摆个迷魂阵,让他们分不清谁是自己人。”其实,贺龙心里清楚,这妙计能成,全是因为他摸透了敌人的弱点——敌机飞行员在空中视野有限,只能靠着装和旗帜判断目标,而白军的骄横让他们根本不会仔细辨认,这才给了红军可乘之机。 在此之前,红军已经吃了好几次敌机的亏。有一次,队伍在渡口休整,敌机突然来袭,炸弹炸死了两名炊事员,锅里的米饭还冒着热气,就被弹片掀翻在地上。还有一次,后卫连被敌机轰炸,三名战士牺牲,武器弹药也损失不少。贺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知道,红军装备落后,没有防空武器,只能靠智慧躲避轰炸。这次的妙计,不仅让国民党飞机“自相残杀”,还彻底打乱了白军的追击节奏,为大部队争取了宝贵的行军时间。 当天晚上,红军在密林里宿营,战士们围着篝火,一边烤着干粮,一边谈论着白天的战斗。有人说:“要不是贺老总机智,咱们今天又得遭大罪。”也有人说:“那些白军和敌机真是蠢,居然连自己人都炸。”贺龙坐在一旁,听着战士们的议论,脸上却没有太多笑容,他对着身边的指挥员说:“这次是运气好,下次敌机可能就会更谨慎。咱们还是得加快行军速度,尽快摆脱追兵。” 贺龙的这条妙计,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战争智慧——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红军没有硬拼,而是利用敌人的疏忽和弱点,以智取胜,这正是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正是靠着这样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红军才能突破重重封锁,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