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是抛出了绝招:想让日本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中日的历史仇怨,很容易被点燃,以日本的各方实力,对阵中国,也恰如乌克兰对阵俄罗斯。乌克兰依靠北约的输出,与俄罗斯打了三~四年的战争,日本也想依靠美国跟中国对战。 这些年日本一直想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实现所谓的“正常国家”目标,而美国的支持正是它最需要的筹码。 这种需求和美国想遏制中国的战略刚好对上了,形成了一种互相利用的默契。 日本以为自己能借着美国的力量壮大军事力量,却没想想自己在这个合作里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就像之前的乌克兰,一开始也觉得有北约撑腰就能高枕无忧,最后却成了大国博弈的战场。 不过日本的处境比当初的乌克兰要复杂得多。 乌克兰之所以敢和俄罗斯对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和俄罗斯之间没有太深的历史包袱,更多是地缘政治上的利益冲突。 但中日之间的历史恩怨刻骨铭心,而且两国一衣带水,经济上的绑定程度远超俄乌。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日双边贸易额接近3000亿美元,日本汽车产业有三成以上的零部件来自中国,一旦真的发生冲突,日本的产业链首先就会遭受重创,这是乌克兰当初没有的顾虑。 换个角度看日本的军事能力,也能发现它和乌克兰的本质区别。 乌克兰虽然军事实力不如俄罗斯,但好歹有完整的军事体系,还有广阔的国土纵深可以周旋。 而日本的军事发展长期被美国拿捏着,所谓的自卫队从装备到指挥体系都深度依赖美国。 比如日本最先进的F-35战斗机,核心代码牢牢掌握在美国手里,一旦真的发生冲突,美国不开放权限,这些先进战机能不能正常作战都要打个问号。 更不用说日本没有战略纵深,本土任何一个军事基地都在中国远程火力的覆盖范围内。 美国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这些现实,它之所以还坚持要强化对日军事支持,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在欧洲方向,美国通过乌克兰冲突既削弱了俄罗斯,又巩固了北约内部的控制权,还靠卖武器赚了不少钱,这种模式让美国尝到了甜头。 现在把这套模式搬到亚太,一方面能借日本的手消耗中国的精力,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对日军售拉动本国军工产业,顺便还能强化对日本的控制,可谓一举多得。 但美国的支持有个明确的底线,那就是绝对不能让日本脱离自己的掌控。 这些年美国对日本的武器出口一直有“阉割”操作,比如出售的导弹射程故意限制在防御范围,就是怕日本军事力量太强后不听指挥。 要知道日本一旦真的在冲突中占据上风,必然会借机要求摆脱美国的束缚,到时候美国在亚太的布局就会彻底乱套。 所以美国给日本的援助,注定只会停留在“够用但不够强”的水平,让日本能制造麻烦却不能解决问题。 日本国内其实也有不少人看清了这一点,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太深,根本没有回头路。 日本的经济界多次发出警告,一旦和中国发生冲突,日本的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会遭受毁灭性打击,这种损失是任何军事援助都弥补不了的。 但日本的右翼势力却把美国的支持当成了筹码,不断在钓鱼岛、台海等问题上挑衅,试图借此换取美国对其军事松绑的回报。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国际环境的差异。 俄乌冲突爆发时,美国能联合整个北约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但在亚太地区,情况完全不同。 中国是很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包括韩国、东南亚等美国的盟友或伙伴,都不会轻易跟着美国参与对中国的围堵。 日本要是真的挑起冲突,很难像乌克兰那样获得广泛的国际支持,反而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