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基亚公司计划追加40亿美元投资,以优化美国网络基础设施,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求。说起诺基亚,不得不想起诺基亚手机,那个时候,我们80后刚好读大学,诺基亚手机是品质最好的手机,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从木浆厂到通信巨头的百年浮沉(1)多元起源与电信萌芽(1865-1991)1865年,芬兰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诺基亚河畔创办木浆厂,1871年正式定名“诺基亚”,此后逐步拓展至橡胶制品、电缆业务,1967年与芬兰橡胶厂、电缆厂合并为诺基亚集团,形成跨造纸、化工、电信等多领域的多元化企业。1960年代,时任总裁比昂·韦斯特伦德精准预判电信行业潜力,成立电子部聚焦通信技术,1963年推出首款军用无线通讯系统,1982年研发的DX200数字交换机成为电信基础设施核心,1987年发布首款手提电话Mobira Cityman 900,为移动业务奠定基础。(2)手机帝国的巅峰与陨落(1992-2014)1992年乔玛·奥利拉出任CEO后,推动诺基亚全面聚焦电信业务,1998年击败摩托罗拉登顶全球手机销量第一,开启长达14年的霸主时代。巅峰时期(2005年)全球市场份额达72.8%,每10部手机就有7部来自诺基亚,1100机型以2.5亿部销量创下行业纪录,3210、N95等经典机型成为80后的集体记忆。但2007年iPhone发布开启智能手机时代后,诺基亚固守Symbian系统,错失安卓生态机遇,2011年与微软合作的Windows Phone系列未能扭转颓势,2014年以73亿美元出售手机业务,正式退出消费电子市场。(3)转型重生:通信基础设施巨头(2014至今)剥离手机业务后,诺基亚加速向通信基础设施转型:2016年收购阿尔卡特朗讯整合贝尔实验室技术,2025年收购英飞朗成为全球第二大光网络设备商,目前聚焦5G/6G、AI网络、企业级服务三大核心领域。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50.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1.58%,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份额17%稳居第二,手握3万项跨2G-5G专利,每年专利授权收入超5亿欧元。近期更宣布投资40亿美元扩大在美布局,35亿美元用于AI相关网络技术研发,5亿美元投向德州、新泽西州制造设施。独家解读:百年企业的转型逻辑与战略考量(一)转型逻辑:从终端到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坚守诺基亚的浮沉本质是“技术根基”与“时代风口”的适配博弈。巅峰时期,其成功源于对通信技术的深耕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耐用性与易用性打造了强品牌认知;衰落则因战略惯性导致系统迭代滞后,错失智能手机生态转型窗口。但转型后坚守通信技术核心,通过并购整合筑牢基础设施壁垒,形成“设备+专利”双轮驱动模式,既靠5G基站、光网络设备占据17%全球市场份额,又以12%的5G核心专利占比获得稳定授权收入,实现从“终端品牌”到“技术平台”的跨越。(二)在美40亿美元投资的战略深意1. 政策与市场双红利:借力美国“芯片法案”激励,切入北美AI基础设施建设热潮,35亿美元研发聚焦AI优化网络技术,契合谷歌、微软等巨头的算力扩张需求。2. 技术卡位AI-RAN赛道:与英伟达合作研发商用级AI-RAN技术,将通信基站转化为边缘算力节点,抢占未来“通感算一体化”市场,该领域2029年规模预计突破100亿美元。3. 规避地缘风险:在中美欧科技竞争背景下,加码美国制造与研发,既能拓展西方市场,又能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挑战优势在于百年技术积累与专利护城河,覆盖从通信协议到光芯片的全链条技术,且在欧美市场具备合规优势。但挑战同样显著:通信设备市场面临华为、爱立信挤压,2024年份额增速放缓至1.2%;专利授权模式引发“专利流氓”争议,起诉车企等行为可能影响生态合作;年轻消费者对其“老手机”的刻板印象,制约品牌年轻化转型。未来能否借6G研发与AI网络布局重回行业顶端,关键在于技术转化效率与生态协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