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以来都想要进驻北极进行科学考察,但西方一直以来以中国在北极没有合法的权利为由拒绝。
直到1991年中国科学家高登义在翻阅英文版的《北极指南》时发现了一份条约,正是这份遗忘多年条约证明了中国有在北极入驻的权利。
这天,高登义突然在这本书上的一个条约中看到“China”这个单词,但是高登义知道,中国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北极进行科考。
为什么早在民国战乱时期,北极旁边离中国非常遥远的一座小岛关于领土问题的条约上会出现中国呢?
这本英文版的《北极指南》也打开了尘封多年的历史。而这份条约也让我国如今赚麻了!
领土争端1596年和1606年,荷兰和英国的航海家先后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卑尔根群岛,并登岛插上了国旗,这片岛屿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视野中,西方各国列强开始对该群岛以及周边海域的领土和资源进行争夺。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起初各国只是从事捕鲸工作,捕鲸衰落之后,各国又在岛上修建工业设施,并从事矿产开发。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瓜分资源的行列,导致纷争不断,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领土争端问题需要做出裁决。
按照一直以来的国际条例,想要获得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领土权,有两个都要满足的条件,要第一个发现,并且在此地设置行政管理机构。
荷兰和英国称自己先发现的但没有设置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如果按照岛上人口居住比例,俄罗斯人最多,但美国和英国在岛上有相当多的工业设施,没有一个能够合理的占有这片群岛。
而挪威从瑞典独立作为离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最近的国家,想要拥有对群岛的管辖权。
因此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领土归属问题非常复杂。
中国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离得非常远,并且近代以来也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对群岛进行开发。郑和下西洋是从中国往地球南边走的,更不可能是第一次发现。
但为何中国会出现在关于斯匹次卑尔根卑尔根群岛领土问题上的条约呢?并且根据条约,中国还在这片群岛上有享有极大的权利。
尘封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内部发展不平衡,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高达33个。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领土争端问题被搁在那了。
清政府灭亡后,北洋政府是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各路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各地战乱频发,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政策。
1916由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的北洋政府,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
由于当时中国的力量比较薄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仅派出数万名劳工前往欧洲,为协同国做后方的保障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同国向同盟国索要赔偿,为了调整国际局势和世界秩序,同时列强要求对部分领土进行重新瓜分,为此召开了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当然我们后来也知道,中国并没有在巴黎和会上获得什么好处。
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四大巨头的主持下,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领土归属问题被搬到了巴黎和会的谈判桌上,还成立了“斯匹次卑尔根委员会”。
挪威在会议上提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领土争端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要求西方列强把管辖权交给自己,委员会同意了挪威的提议,但列强不愿意以后失去在这片群岛上的利益。
于是委员会在征求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领土归属有争议
的所有国家的意见之后决定,承认挪威在群岛上有主权,允许列强在不侵犯利益情况下,保留在岛上的工业设施,并且能继续对岛上的资源进行开发。
1920年2月,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和挪威在内的18个国家共同在巴黎共同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条约承认了挪威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具有充分和完整的主权”,但其他签订条约的国家公民可以自由进出。
在遵守挪威法律的情况下,可以对岛屿进行开采、科考或者经商。条约同时还规定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永远不能因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
此时这份条约里并没有中国。
到了1925年4月9日,法国方面派大使馆递交给当时北洋政府外长沈瑞麟一份照会,照会的大概内容是要邀请中国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给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一样的权利。
而且从照会上可以看出,法国是主动邀请中国签订条约的,依据是,条约的最后一条的最后一款规定,法国有权利邀请其他国家加入条约。
法国为什么要邀请中国参加《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要追溯到1900年慈溪太后时期签订的《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腐败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规定要在39年连本带息赔偿法国7000万两白银。
无能的北洋政府在接替清政府掌权后继续按照条约赔偿给法国白银,但由于后来法国货币贬值,法国政府想把矛盾转接给中国,故意曲解条约里的条文,用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金佛郎”折算中国的赔偿金额,要让中国多赔6500多万两白银,也就是“金佛郎案”。中国当然不会轻易同意如此损失权利的条约。
法国为了让北洋政府接受自己的贪婪做法,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只要中国接受“金佛郎案”,法国就愿意把剩余的庚子赔款,把剩余的钱用于支持中国的实业、教育和文化等,邀请中国加入条约也是补偿条件。
并且,为了给北洋政府施压,法国扣押了本应该拨款给政府的税款,历任北洋政府都不同意,直到段祺瑞上任后,秘密与法国协商。
最终双方签订协议,同意法国的要求,中国多赔6200万两白银,而法国扣押的税款也全部还回。
根据段祺瑞公布的呈文大概意思是:既然主权问题已经定下来了,而且人家都邀请咱们加入了,何乐不为呢?另外,中国加入条约了就能和强国有同样的权利了,以后咱们的华侨可以在那定居生活。
可实际上是,当时全中国上下除了少数的地理学家,没有几个人知道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在哪,而且签订的这个条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权益微乎其微,条约的事很快就被其他的消息淹没了。
条约签署后不久,北伐战争就开始了,北洋政府被推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人在意当年签订的条约。
后来给我国带来的好处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升,中国人科研探索的脚步也走向了全球的各个角落。没有人能想到这个条约能给新中国带来这么大的利益。
历时这么多年,关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这个名字在中国的中文版翻译就有很多,而且各国的命名也不同,根据不同语言翻译过来的语言版本也不同。这更增大了发现这个条约的困难。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作为北极圈中最大的群岛,对于北极科考具有重大意义,一些科考船会把这里当做进入北极的补给站。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极地科考项目,最早是在南极建立科研站,西方国家一直阻拦我国进入北极科研。
直到我国的地理科学高登义在挪威交流学习时,第一次看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原文,才惊奇的发现中国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条约。
这说明中国可以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面建设科考站,中国公民也能自由进出或者经商。
很快,中国政府开始为北极科考项目做准备,商人对活动进行经费资助,相关专家对北极科考项目进行切实研究,在多方努力下,我国的科研项目正式落成。
2002年,我国科学探险协会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了第一个考察站,两年后中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北极站建成,拥有全球极地考察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是中国对北极科学调查活动的基地。
北极科考站为中国进行地球物理和空间探测等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
正是近100年前北洋政府签订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中国的北极资源的开发与科考提功了法律依据。
总结:当前,各国对北极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据探测,北极地下有全球35%的油气储量,中国自然不置身事外,只有不断扩大在北极的利益才能未来在竞争中胜出。
历史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北洋政府派代表去签署条约的时候,肯定无法预料这个条约对中未来的国有多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像高登义这样的科学家,为国家的科研探索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