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准备向中国新一代宽体客机(含C929)供应复合材料机体结构件、大型复材主翼,以及推力约26吨的PD-26涡扇发动机。这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直接冲着核心系统来的。 从最初立项,C929就设定了和波音787、空客A350同样的目标,要拿下一半以上机体用复合材料提升性能。这话说起来简单,真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中国之前做的ARJ21和C919,复材部分顶多占到一成多,还是都用在机身不太关键的位置,造大型一体化主翼这些技术一项都没攻克。 再加上发动机一直被困在推力不够的尴尬上,只能在中型机上勉强支撑,换成C929这么大的家伙,根本飞不起来。 美国更是直接把中国商飞列进技术黑名单,欧美头部企业不是要价离谱就是根本不卖,罗尔斯·罗伊斯拍桌索要高额分成,还坚持不松手设计方案,让中国一直都只能干着急。 欧洲这边态度直接,坚决不交任何复合材料核心技术。C929的发展,眼看快被这层看不见的天花板卡死。 正当项目举步维艰的时候,俄罗斯突然来了个“递刀”,带来全套解决方案。PD-26发动机不光推力刚好,油耗和环保指标上也都合格,机翼主梁以及复材结构制造经验一并打包,针对中国的技术短板补得严丝合缝。 过去中国商飞靠自己摸索,时间成本说起来漫长,现在俄罗斯给的是“成熟经验+现成产品”,团队直接缩短好几年研发路。 原来计划赶到2030年才能试飞的目标,现在看最快能提前到2028年,甚至有机会实现原型机飞上天。这不仅仅是技术帮扶,更是让C929有了冲击全球市场的资格。 技术攻关之外,这场合作还搅动了全球民航业的水面。波音和空客盘踞高端宽体客机市场多年,新竞争者想要突围非常难。 现在中国突破了发动机和复材主翼这两大难关,剩下的配套环节反而是中国的“主场”,研发和制造底子扎实,只要没有壁垒,推进速度不用多说。 市场预期开始变化,不少航空公司和投资方也重新审视C929的前景,过去唱衰的声音明显减弱,一些国外航空巨头也都开始关注项目进展。 这次“中俄联手”,明面上是一次大规模的工程合作,实质上却改变了游戏规则。西方设下壁垒,本来想堵死中国头部民机的路,没想到反而逼出了技术和市场的强势结合。 俄罗斯把多年技术积累投到中国的新平台,中国用庞大的市场和配套产业为俄罗斯技术打开突破口,两方优势相互激发,民航领域格局就此发生变化。 C929的工程进展,不再只是中国造大飞机的尝试,而是硬生生撕开了国际巨头垄断的缝隙。当发动机、复材主翼从难题变成现实,中国商飞有底气去参与全球订单争夺。接下来的几年,宽体客机市场混战在即,谁都不能再忽视中国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