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

小茹吖 2025-11-23 20:21:11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以前日本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在中国都是抢手货,现在全部被国产取代了。正如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的一样,日本现在也只有那个什么“片”可以拿出手了。 最直观的变化,是消费者早就不把 “抵制” 当回事了。以前买日货,多少带着点 “没得选” 的被动。 十几年前,国产家电要么功能落后,要么用两年就出故障,日本的索尼彩电、松下洗衣机,凭着稳定的质量成了家庭刚需。 买车更是如此,丰田的省油、本田的可靠,在燃油车时代几乎没对手,不少人就算想支持国产,也怕踩坑。 那时候喊抵制日货,是用态度弥补选择的匮乏,也是一种无奈的发声。 现在不一样了,消费者早就学会了 “用钱包投票”。大家购物的第一标准是 “好不好用”“值不值”,而不是 “哪国产的”。 国产家电的质量早就追平甚至超过日本品牌,海尔的冰箱全球销量第一,格力空调的核心技术专利数量碾压同行。 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蔚来的续航和智能化,让丰田、本田的电动车显得力不从心。 当国产品牌能提供更优的选择,“抵制” 就成了没必要的情绪表达 —— 毕竟没人会为了所谓的 “情怀”,放弃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更深层的原因,是全球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 “纯粹抵制” 根本不现实。 以前觉得 “日货” 就是纯日本制造,可现在打开任何一件商品的说明书,都可能看到 “中国组装”“核心部件来自中国” 的字样。 日本的汽车,发动机里的稀土永磁材料可能来自中国内蒙古;日本的家电,显示屏可能是京东方生产的;就连日本的美妆产品,不少原料也依赖中国供应链。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企业在华有上万家工厂,雇佣了数百万中国员工;中国的原材料、零部件,更是支撑日本制造业运转的关键。 真要全面抵制,不仅会让普通消费者买不到心仪的产品,还会影响国内的就业和产业链稳定。 大家慢慢明白,全球化时代,“抵制” 从来都是双刃剑,伤别人的同时,也可能伤到自己。 最核心的底气,是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让 “抵制” 失去了意义。 以前喊抵制,是因为国产实力不够,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国产 “输血”;现在不用了,国产品牌已经能在市场上正面硬刚日本品牌,甚至在不少领域实现了反超。 台湾名嘴赖岳谦说 “日本只剩某些影片能拿出手”,虽带点调侃,却道出了现实。 日本品牌的优势领域越来越窄,而中国品牌的崛起,不是靠 “保护”,而是靠实打实的研发投入。 2023 年中国研发投入总额超过 3 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正是这些投入,让国产在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突破,才有了今天的底气。 现在没人喊抵制日货,本质上是一种自信的升级。以前我们需要用 “抵制” 来证明立场,现在我们用实力证明,不用刻意排斥谁,国产品牌照样能站稳脚跟。 这种自信,来自于消费观念的成熟,来自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更来自于国家实力的硬支撑。 未来的市场竞争,拼的不是 “谁能被抵制”,而是 “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这种 “用实力说话” 的格局,远比 “喊口号抵制” 更有力量。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