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文写道:“与20世纪和平崛起的美国相比,作为潜在的全球性大国

史说畅谈 2025-11-23 22:35:57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文写道:“与20世纪和平崛起的美国相比,作为潜在的全球性大国,中国显然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条件。能源、粮食、关键矿产等战略物资的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一旦外部通道受阻,国家经济安全与军工体系都将承受巨大压力。” 上世纪美国崛起,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国土横跨北美大陆,东西两边大洋护着,南北美洲基本没啥硬邻居挡道。资源上,煤铁石油啥的本土堆成山,农业平原广袤,粮食自给有余。工业化起步时,原料就在家门口,运输成本低到忽略不计。想想看,二战前后,美国本土没遭大轰炸,工厂流水线转起来,输出军火全球。地理上,它那两条海岸线像天然屏障,海军随便撒欢,贸易线稳如老狗。相比之下,中国地形复杂,西部高原沙漠占大头,可耕地主要挤在东部,人口14亿全压在那点地方,密度高得喘不过气。海岸线虽长,但东边邻国多,南海东海这些热点区,船队一过境就得提心吊胆。 能源上,2024年石油进口量超5亿吨,天然气也得从中东澳洲拉,占总消费八成以上。粮食呢,大豆九成靠进口,玉米小麦也得补一大块。关键矿产更别提,稀土中国产得多,但精炼环节全球九成在中国手里,反过来它自己缺铜镍钴这些电池材料,2025年上半年锂进口量涨了15%。这些东西全走海运,马六甲海峡、南海航道一堵,油价粮食价立马飙。国际能源署报告说,2025年全球关键矿产需求翻倍,中国加工份额占七成,但上游矿源分散,澳洲智利巴西这些供应商一卡壳,就得全线被动。军工体系也一样,发动机芯片这些高端货,进口依赖度高,外部一掐,生产线就得停摆。想想俄乌冲突那阵,全球能源粮价乱窜,中国稳住了,但也花了大功夫囤货调链条。 不过话说回来,这压力也逼出不少实招。中国没坐着等,得主动破局。“一带一路”就是个大棋,2025年上半年,对沿线国家投资超500亿,重点砸在能源和矿产上。中巴经济走廊里,瓜达尔港扩建后,油气管道直通中亚,绕开马六甲。非洲那边,中国援建几大矿场,钴镍直接从刚果拉,2024年进口量涨两成。商务部数据,2025年“一带一路”框架下,绿色能源项目装机超12吉瓦,风光电占大头,帮着分散能源风险。粮食上,加大中亚哈萨克斯坦小麦合作,2025年进口协议签了上亿吨,稳住东北亚粮仓。 科技自立这块,进展更快。芯片领域,2025年华为麒麟系列回归5G,中芯国际14纳米以上国产率冲到35%,光刻机从零起步,90纳米浸没式量产。航空发动机长江1000试飞上千小时,长江2000首飞在即。这些不是吹牛,国际能源署报告承认,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锂电池出口占全球一半,新能源汽车三季度出口破百万辆。双循环战略玩得溜,国内大循环兜底,国际合作不关门,东盟非洲拉美项目翻倍,中欧班列破10万列。结果呢,高技术产品出口不降反升,2025年前三季度光伏锂电占全球五成。 美国地理优势是老天爷给的,资源自给让它工业化无后顾。中国这韧劲,路越走越宽。全球南方国家看中国,合作多共赢多,南北差距小点,大家日子好过。未来五年,十五五规划顶层设计,基础设施规则民心三联通,立体网织密,机遇大于坑。保持定力,不慌不乱,中国这艘大船,稳向前。

0 阅读:1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