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炮火更致命的侵蚀:日本潜伏四十余年的“围猎”。近日,国家安全部一次性公布了9起

谈古论今朝 2025-11-23 23:29:00

比炮火更致命的侵蚀:日本潜伏四十余年的“围猎”。近日,国家安全部一次性公布了9起日本涉华间谍案,很多人第一次看清,一张精心编织三十多年的巨网早已悄悄笼罩我们的生活。 2025年11月,中国国家安全部一则通报划破舆论平静:一次性曝光多起日本间谍大案,其中潜伏中国三十载、以知名学者身份渗透核心媒体圈的董郁玉,在与境外接头传递情报时被当场抓获,最终获刑七年。 董郁玉这个名字,在媒体圈曾是“权威”的代名词,曾任《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顶着北大高材生的光环,谁能想到他背后藏着这么龌龊的勾当。2022年2月21日,他在北京一家饭店和一名持有“外务省情报分析官”名片的日本外交官见面,刚坐下没多久,国安干警就直接出现将他拘留,那位日本外交官也被短暂扣押。 这可不是简单的“私下会面”,调查发现他的情报网络牵扯到八名日本外交官,连前驻华大使垂秀夫、上海总领事冈田胜都在其中,可见他在日本情报体系里的分量。从2022年3月到6月,国安部门查了他的通信记录、电脑文件,那些和日本人员的往来邮件、电话,全是实打实的证据。 2023年1月案件移交北京二中院,7月闭门开庭,中间还多次延期补充调查海外联系,他自己辩称不是间谍,但检察方拿出的文件交换记录、证人证言,让他无从抵赖。2024年11月29日宣判后,他当庭不服提起上诉,他儿子董一夫还公开呼吁释放他,甚至要求日本方面出面澄清,真是荒唐到了极点。 更让人警醒的是,董郁玉的案子绝非个例,国安部2025年11月集中披露的案件里,每一起都触目惊心。有个叫阿尾博政的日本间谍,出身自卫队,1982年就以“经济学者”身份潜入中国,一潜伏就是34年。 他打着学术交流、旅游考察的幌子,跑遍四川、云南的边境和军事管控区,偷偷拍导弹发射阵地、测绘85个机密军事管理区的地理信息,2016年试图收买成都飞机制造厂员工获取军工资料时,才被当场抓获,最后判了死刑,还牵扯出4名被利益收买的“内鬼”。 还有个叫西山宽的,以日本药企高管、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的身份潜伏20多年,利用商会人脉搜集医药政策敏感信息,拉拢技术人员偷窃研发成果,2023年3月准备退休回国时,在首都机场被拦下,最终判了3年6个月。 日本对华搞情报渗透,根本不是新鲜事,早从19世纪就开始了。1872年池上四郎等人潜入东北测绘地图、调查军事部署,1886年荒尾精在汉口设“乐善堂”当间谍核心机构,1890年在上海办“日清贸易研究所”专门培养间谍,首届89个毕业生里72人都参与了甲午战争。 抗战时期更猖獗,伪满保安局、宪兵队特高课,还有松、竹、梅、兰各类特务机关,在上海、天津开了上百家白面馆、吗啡馆,用毒品控制人充当间谍,连广告牌都成了军事标记。“帝国之花”南造云子色诱国民政府机要秘书,泄露江阴要塞封锁计划,导致日军军舰提前逃脱,这些都是写进史料的恶行。 到了现在,他们的手段换汤不换药,还是喜欢披着学者、商人的外衣。2017年有六名日本人以“考察温泉”为名,跑去陕西宝鸡想测绘火箭军基地,被出租车司机举报;2024年三井物产以合作研究为名,捐赠水稻病害检测设备,偷偷传走1.4万份东北水稻叶片显微图像,想偷咱们的优质种质资源。 2022到2024年这三年,国安部就破获了17起日本间谍案,他们专门盯着涉海安全研究人员、国防战略从业者、重点科研人员下手,通过第三国中介隐藏身份,用加密通信传递信息。这些人不像战场上的敌人那样明刀明枪,却在悄悄窃取国家的核心机密,危害比炮火还大。 董郁玉从寒门学子逆袭成央媒高管,本该用自己的笔为国家发声,却被金钱和境外势力诱惑,背叛了养育他的土地。他潜伏三十年,利用媒体身份传播不当信息、影响舆论,最终落得七年牢狱之灾,纯属咎由自取。 和平年代从来都不是没有硝烟,日本情报机关的“围猎”持续了上百年,从近代的军事侦察到如今的科技、经济、农业情报窃取,目标从来没变过。每个中国人都得提高警惕,那些无故示好、给你“轻松赚钱”机会的境外人员,很可能就是带着目的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15

评论列表

天地人和--刘

天地人和--刘

1
2025-11-24 10:08

为什么不重判?

高兴

高兴

1
2025-11-24 16:31

还有多少没发现的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