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夜晚,陕西兴平的街头缩着两个刚满12岁的女孩。奶奶随口一句“再玩手机就回你妈妈那边去”,这对双胞胎姐妹连头都没回,就跑进了零下十度的寒夜,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割似的。 她们身上啥都没带,手机、钱包一概没有,就像两只刚飞出鸟巢的小麻雀,在陌生的楼道里冻得浑身直打哆嗦。当爸爸在监控里看到这一幕,心一下子揪得生疼。但孩子们心里真正发慌的,其实是那句气话里藏着的潜台词:好像只有乖乖听话,自己才值得被爱似的。 十几岁孩子的心啊,就像刚吹好的肥皂泡,看着透亮,其实轻轻一碰就容易破——既盼着自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又怕一不小心就没了家这个能遮风挡雨的港湾。很多爸妈随口说出来的气话,在孩子耳朵里,却像是“你要是不够乖就没资格再回家”的判决。教育专家李玫瑾就说过:“亲子关系就像存钱罐,指责是取钱,理解才是存款。” 昨天我路过小区广场时,看到一位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哭鼻子的孩子擦眼泪,一边轻声哄着:“妈妈刚才生气,是因为担心你,不是不爱你呀。”当时就想起那对双胞胎姐妹,要是当时奶奶能换种说法,比如“总玩手机眼睛会坏掉的,咱们明天一起商量个玩手机的时间好不好”,结局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你家里有没有这样的“温暖管教”时刻?比如那种让你一下子就不委屈、不生气,只想扑进对方怀里的拥抱,你还记得吗?评论区聊聊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