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全面撤离?莫迪开始慌了,外媒:更可怕的才刚刚开始 中国手机品牌真的要和

飞天史说 2025-11-24 10:16:52

中国手机全面撤离?莫迪开始慌了,外媒:更可怕的才刚刚开始 中国手机品牌真的要和印度说“拜拜”吗?放眼这个十四亿多人口的市场,谁都知道它有多大诱惑。 全球企业争着进场,中国手机品牌更是头号“玩家”,一度在印度混得风生水起。可惜最近两年,印度政策像走钢丝一样晃来晃去,外商都开始犯嘀咕。莫迪政府表面上还在兜售“印度制造”的大饼,背地里已经坐不住了。 这事儿水可不浅,表面投资放缓,背后是印度制造业的真正裂痕。中国手机撤不撤,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问题,是印度自己的工业梦,开始出现大窟窿。 当年,莫迪喊出“印度制造”,中国手机企业第一个响应号召。2014年,小米、OPPO、vivo、这些中国品牌集体杀到印度,诺伊达、古尔冈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盖起来。 靠着人力便宜、市场广阔,小米曾迎来出货量高峰。vivo更聪明,直接砸钱做板球联赛广告,成了印度年轻人的“国民手机”。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手机品牌合起来拿下印度市场七成以上,印度本土品牌基本被边缘化。 那几年,印度市场像个聚宝盆,谁来谁赚,不少人把这叫“人口红利的蜜月期”。但蜜月期往往短暂,甜头吃完,矛盾就悄悄埋下了。 转折点来得比谁想象的都快。2020年边境摩擦之后,印度政策风向突变。先是大规模禁封中国App,紧接着税务局找小米“算旧账”,vivo也曾遭遇资金调查等问题。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vivo被冻结的资产高达数亿美元,一夜之间风向变冷。不过2025年并无OPPO被追缴高额关税的权威报道,相反OPPO还在印度推进产能布局以规避关税成本。 莫迪嘴上喊着“欢迎外资”,其实在外企眼里,政策说变就变,根本没有安全感。莫迪后来也试着调整税收政策、优化招商环境,但企业基于过往经历仍保持谨慎,毕竟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虽然部分领域投资节奏有所调整,但中国手机品牌并未出现工厂大规模闲置的情况,反而通过深化本地化运营维持市场优势。 印度一直想学中国搞制造业,但营商环境的短板一暴露,外资当然小心翼翼。部分厂商确实会关注越南、印尼等其他市场,但印度仍是中国手机品牌的战略核心市场之一,莫迪对制造业发展的焦虑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最让人头疼的还不是外资撤不撤,而是产业链的“代际差距”越来越大。中国这边早就不满足做手机代工,早几年就开始转型电动车、机器人,连富士康都把高端线投资到了河南。 结果印度这边,电力、技术、教育全都跟不上,手机良率一直起不来。2025年数据显示,印度iPhone产量占到全球的20%,听起来很唬人。可一看高端机供应链,仍高度依赖外部支持。 苹果全球供应链中,中国供应商数量远超印度,两者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外媒分析说,本质上印度和中国的产业链基础设施差了一个时代。不是外企想撤就撤,而是根本没法在印度快速复制中国模式。 所以说,中国手机企业不仅没有全面撤离印度,反而稳居市场主导地位,只是在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调整了投资节奏。 莫迪的紧张感并不难理解,政策不稳、信任感不足,确实会影响外资投入的积极性。印度如果不能修复信任、完善产业链配套,只能眼看着制造业红利溜走。 外媒的警示其实很实在:真正的危机不是眼前的撤离,而是未来差距会越来越大,留给印度追赶的时间,真没多少了。

0 阅读:2681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