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然对华提出一个无理要求。 11月18日下午那场日本内阁例行记者会,算是把中日关系刚冒头的一点平静彻底搅黄了。 官房长官木原稔对着镜头一开口就没留余地,板着脸要求中国“立即纠正错误做法”,那语气硬得跟烧红后淬了火的钢板似的,任谁听了都得愣一下。 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就在他放狠话的前一天,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刚急匆匆飞到北京,18号上午还在外交部跟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坐着磋商。 磋商一结束,金井正彰就低着头快步离开,面对记者提问一个字都不说,表情绷得紧紧的。这边派人上门谈,那边高官就放狠话,日本这波操作实在蹊跷——木原稔敢这么说话,到底凭的是什么? 这背后最关键的支撑,得从10月底美日签下的两份协议说起。 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东京碰了头,一口气签了《为日美同盟开创新黄金时代协议》和《关键矿物与稀土供应链框架协议》。 这俩文件表面看一个管经贸、一个管资源,实则把美日捆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结实。 以前美日关系说白了就是“美国给保护,日本出钱出地”,美国扛着安全和核庇护的担子,日本就出军事基地、掏经费、做后勤。 但这两年早不是老样子了,日本军费硬生生冲到了GDP的2%,自卫队也被允许搞“反击能力”,两边连联合应急计划都定好了,军工和供应链的协同机制跑了起来,芯片领域的合作更是进入了实操阶段。 现在的美日哪还是单纯的军事同盟,分明是安全、科技、产业拧成一股绳的“复合联盟”,这才是木原稔敢硬气的最大本钱。 美国这边的心思其实很直白,它现在实在没精力“一家扛下所有”了。 欧洲那边要盯着俄乌战场的烂摊子,中东还得应付以色列和加沙的冲突,印太地区又要兼顾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的局势,国内还有产业通胀、财政紧张的麻烦,连军工产能都跟不上趟,根本分身乏术。 所以美国战略界早有定论:必须让盟友当“力量节点”,而日本就是它选中的“第一岛链核心齿轮”。 美军现在也不只是“驻防日本”了,而是要跟日本“并肩作战”,指挥体系能嵌到一块儿用,弹药和后勤可以共享,离岛防卫和反导系统都搞了集成,联合训练更是家常便饭。 日本从以前的“后方基地”直接变成了“前沿节点”,地位一抬,腰杆自然就硬了。 那两份协议说白了就是给这层关系上保险:《黄金时代协议》靠关税调整和产业优惠,给美军“长期待着”铺路;《稀土框架协议》锁定了武器和新能源技术的供应链,等于帮日本解了资源焦虑的燃眉之急。有美国这棵大树靠着,日本觉得说话腰杆都直了。 当然,光有美国撑腰,日本也未必敢在磋商当天就放出狠话,这几年它自己也在悄悄攒实力。 自民党心里一直憋着三个念想:让国家安保正常化、搞产业战略自主、提升国际政治地位,说白了就是不想再当“美国的跟班”,要做个“正常国家”。 美日那两份协议刚好踩中了它的需求——关税和产业合作能保经济安全,稀土协议能稳技术和国防供应链,等于帮日本把这三个目标往前推了一大步。 这些年日本在半导体、能源、稀土这些关键领域没少下功夫,一直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现在跟美国绑在一起搞“安全供应链”,等于给产业自主上了双保险。 有了外部靠山和内部准备,日本还得找个具体由头才好开口,这就盯上了钓鱼岛。 就在木原稔开记者会当天,美国驻日大使乔治・格拉斯在社交平台上跳出来说,美国会“坚定不移保卫日本,包括钓鱼岛”,还扯出特朗普的话反对“破坏日本对钓鱼岛和平管辖”的行为。 虽说这话放出去后,白宫和国务院连个声都没出,明显是不想被这激进立场绑死,但对日本来说,这已经足够拿来当“虎皮”了。 毕竟这些年美国一直炒作《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于钓鱼岛,哪怕没说清真出事了会不会军事介入,只要有个美国大使出来喊一嗓子,日本就能借机把中国的正常维权说成“错误做法”。 可谁都清楚,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清史料里写得明明白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说了,日本得把从中国偷来的领土都还回来,这是铁打的事实。 中国海警在相关海域搞常态化巡航,本来就是维护主权的正常操作,哪来的“错误”?日本借着美大使的话造势,无非是想拿领土问题当幌子,给自己的强硬找个台阶。 更关键的是,日本所谓的“纠正错误做法”压根站不住脚。 这次金井正彰来华磋商,中方早就把话说透了——中日关系搞成这样,根源是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从根本上砸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方反复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论,可日本非但没反省,反而让木原稔放狠话,这分明是没半点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