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晚年,四肢浮肿溃烂,拒绝服药,直面死亡。临终前,他将弟子叫到身边,再三叮嘱:“等会装进棺材的时候,记得在四个小角的位置放上小碗水。” 1942 年 10 月,泉州温陵养老院,弘一法师火化后,弟子们捧着骨灰愣住了。 1800 多颗舍利子、600 多块舍利块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世人皆问:为何能有如此奇迹? 答案藏在法师圆寂前的叮嘱里 —— 装龛时,四个角要各放一碗水。 没人能想到,这位临终仍念着虫蚁的法师,曾是民国最耀眼的才子李叔同。 年轻时的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上海创办书画社,是社交圈的风云人物。 26 岁赴日留学,学西洋画、演话剧,还创办中国首个话剧团体 “春柳社”。 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丰子恺、刘质平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1918 年,39 岁的李叔同突然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 “弘一”。 他断舍所有家产,只带几件旧衣,从锦衣玉食的才子变成苦行僧。 有人不解,他却说:“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此后二十四年,他辗转各地弘法,将佛法与生活中的慈悲融在一起。 1936 年春,56 岁的弘一法师在惠安乡下讲经,被黑蝇叮咬。 毒性迅速蔓延,手臂、小腿溃烂,高烧一个半月不退,肌肉脱落见白骨。 弟子传贯劝他用药,他却摇头:“病是业障,要以念佛消业,而非靠药。” 在他看来,肉身病痛是修行的一部分,抗拒不如接纳。 那次大病后,法师身体垮了,却仍坚持弘法,风湿性溃疡也时常复发。 1942 年 10 月,溃疡再次加重,医生来诊,他直接拒绝:“小病从医,大病从死。” 不是不爱惜生命,而是他早已看透:“肉身终会腐朽,唯有精神能永存。” 他要做的,是在生命最后时光,保持对佛法的虔诚,而非执着于肉身。 法师的日常,处处是对生命的敬畏,这比治病更重要。 去丰子恺家做客,坐藤椅前必轻轻摇晃,等小虫爬走才坐下; 走路时总低着头,生怕踩到蚂蚁,还为蚂蚁搬家 “筑长廊”;弟子画《蚂蚁搬家》,他题词写下对小虫的呵护,字句皆是慈悲。 世人笑他迂腐,他却从不辩解,因为敬畏生命本就无需证明。 1942 年10 月 6 日,他彻底断食,只喝白开水,说 “该为圆寂做准备了”; 10 月 7 日,他叫侍者妙莲交代后事:“眼里流泪是悔过往错,非不舍人间。” 还反复强调:“装龛放四碗水,别让虫蚁火化时被烧死。” 10 月 10 日下午,法师写下最后七个字:“悲欣交集见观经。” 笔墨由浓转淡,字迹歪扭,却用尽毕生力气,道尽一生修行心境。 三天后的晚上 8 点,他右胁而卧,在妙莲的念佛声中安详圆寂。 没有繁复仪式,只有对生命最后的温柔牵挂。 火化后的舍利子,一份留在泉州清源山,一份送回杭州虎跑寺。 如今,两处舍利塔前常有信徒瞻仰,法师的故事也代代流传。 他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蜕变,从拒绝治病到护佑虫蚁的选择,皆在诉说:真正的修行,是接纳无常,却永远对生命心怀慈悲。 这份精神,如同舍利子般永恒,提醒着世人:温柔与敬畏,才是生命最好的底色。 信源:咸宁新闻网 2025-07-22 16:23·《弘一法师晚年,四肢浮肿溃烂,拒绝服药,直面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