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中国的博弈当中,美国似乎发现了一个铁律,那就是不和中国硬碰硬,自己在全世界就是所向披靡的。这话真的对,自从特朗普今年上台开始,几次招惹中国,都没占到便宜,几多碰壁。 2025年刚过去十个月,美国对华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再像往年那样动不动就加税、搞技术封锁,倒不是突然想通了要友好,是前大半年跟咱们硬碰硬的贸易博弈里,实实在在栽了几个大跟头。 2025年3月,美国先拿咱们的新能源汽车开刀,宣布加征25%的额外关税,算盘打得噼啪响,想把咱们的车挡在门外,给本土车企腾地方,结果没等咱们反击,美国汽车经销商先炸了锅。 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产能本来就跟不上需求,往年一半以上的销量都靠进口咱们的车型撑着,一加税车价直接涨了三四成,消费者转头就去买二手燃油车,4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直接跌了32%,几十家经销商联合跑到华盛顿抗议,说这是“砸我们饭碗的关税”。 这边新能源汽车的烂摊子还没收拾,美国5月又搞起了芯片封锁,不光高端芯片不让卖,连咱们手机、家电常用的中低端芯片也想卡脖子,觉得这样能拿捏住咱们的制造业。 可他们忘了咱们早有准备,2024年就加大了中低端芯片的自主研发投入,2025年6月国产中低端芯片产能直接翻了三倍,不光满足国内需求,还开始往东南亚出口,反倒是美国的英特尔、高通,二季度财报利润跌了20%以上,股价跟着跌了快一个月。 咱说实话,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思?想打压别人,结果先把自己的企业坑惨了,这种硬碰硬的路子,美国算是走窄了。 吃了两次亏之后,美国总算学聪明了,7月开始悄悄换了赛道,不再死磕中国,转头去跟盟友和其他国家搞合作,没想到这一改方向,立马就顺风顺水起来。 2025年7月,美国宣布调整对外援助政策,把之前给一些“喂不熟”的国家的援助砍了,转而跟北约盟友签了数字贸易协议,打通了双方的数字服务市场,就这一项,7月美国数字服务出口额就涨了15%,比跟咱们死磕的时候滋润多了。 不光跟欧洲玩,美国还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8月跟越南、泰国签了农产品合作协议,美国的玉米、大豆往那边卖,当地的热带水果往美国运,9月双方贸易额就增长了28%,美国农场主之前因为对华贸易摩擦亏的钱,这下总算赚回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10月,美国没再对咱们搞新的贸易限制,反而派代表团来跟咱们谈气候合作,虽然没签啥大协议,但至少没提对抗的事,与此同时,他们跟巴西签了矿产合作协议,把巴西的锂矿稳定供应到手,为自家新能源产业铺路,这步棋走得确实比之前明智。 大伙不妨琢磨琢磨,美国跟咱们硬碰硬的时候,经销商、芯片企业、农场主全受委屈;一旦不跟咱们死磕,转头去开拓其他市场,立马就有收获,这对比是不是特别明显?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运气,而是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谁拳头硬谁就说了算的时代了,全球化把各国都绑在了一起,你非要把别人当敌人处处打压,最后肯定两败俱伤;要是放下对抗的心思,找对合作的伙伴,反而能互利共赢。 美国这大半年的经历其实挺有启发的,硬碰硬没占到便宜,转而去搞合作就顺风顺水,这哪是巧合,分明是规律。 当今世界,合作才是硬道理,谁要是一门心思搞对抗、玩打压,最后只会伤了自己;要是能明白这个理儿,多找合作的机会,不管是哪个国家,都能走得更远更稳,这一点,值得所有国家好好想想。 参考信息: 环球时报——2025-10-16华盛顿不必对中方的“针锋相对”感到意外 秒讯视频——2025-11-20沙利文称特朗普对华 “遇强则弱”,中美贸易博弈与实力对决印证共存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