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女“台独”彻底疯了, 已完全无药可救。 据报道,11月22日“台独”顽固分子、民进党“立委”邱议莹竟陪日本战犯后人祭拜二战阵亡的“鬼子”。 深秋的台湾,本该是缅怀历史、铭记伤痛的季节。偏偏有人选择在民族的伤痕上撒盐。 邱议莹此举,早已超出政治作秀的底线,更像是对亿万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公开践踏。 那些沾满鲜血的侵略者,曾让神州大地生灵涂炭,如今竟被岛内政客捧为“故人”?历史的黑白颠倒,竟能荒诞至此。 我们不妨翻开泛黄的史册: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中国山河,南京城三十万冤魂未远,重庆轰炸的焦土犹在。 而台湾作为受侵略最深的地区之一,嘉义机场的弹坑、高雄港的沉船,至今仍在无声控诉。 当邱议莹对着战犯灵位躬身时,可曾想过屏东老家被强征的“慰安妇”阿嬷?可曾听见基隆矿坑里遇难劳工的泣血呐喊? 这种数典忘祖的行径,背后藏着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险恶算计。 他们一边篡改教科书,将“日据”美化为“日治”;一边操弄“转型正义”,把抗日英烈污名化为“冲突参与者”。 如今更将祭拜战犯包装成“多元史观”,实则是在撕裂民族认同,替殖民历史涂脂抹粉。 就像把砒霜裹上糖衣,企图让年轻人忘记:那些“昭和友好”的旗帜,曾插在同胞的尸骨上。 更讽刺的是,当日本本土早已对军国主义进行深刻反思,安倍晋三也曾到珍珠港献花谢罪,台湾某些人却抢着当历史罪人的“孝子贤孙”。 这种自我奴化的表演,连日本有识之士都看得瞠目。东京大学学者松田康博曾直言:“台湾部分政客的亲日秀,与其说是真友谊,不如说是地缘投机。” 其实岛内民众心明眼亮。去年高雄旗津的战争遗址纪念馆里,仍有老人对着日本军舰照片狠狠啐口水;台南林百货的殖民痕迹前,总有家长拉着孩子说:“这是抢我们糖厂的地方。” 真正的台湾情怀,是宜兰渔民传唱的抗倭歌谣,是雾社起义莫那·鲁道的猎刀,从来不是政客膝盖下的软垫。 邱议莹们的疯狂,恰恰暴露“台独”路线的穷途末路。当经济民生搞不好,就只能靠消费历史伤痛刷存在感。 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长江黄河的怒吼早已刻进民族基因,岂容几个跳梁小丑篡改? 就像网友调侃的:“跪拜战犯的香火,烧不尽卢沟桥的月光。” 此刻想起李敖当年怒斥“台独”的名言:“背叛历史的人,终将被历史碾碎。”那些漂白暴行的谎言,终究敌不过辽宁舰巡台的浪涛,敌不过《马关条约》原件上斑驳的泪痕。 这段荒唐的祭拜闹剧,该让更多人看清:有些底线永远不能触碰,有些伤痛永远不该戏弄。 毕竟,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浸透太多英烈鲜血,承载太多未竟的梦想。 各位读者朋友,面对这种挑战民族情感的恶劣行径,你们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