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反移民政策的一部分,数十万在拜登政府时期以难民身份移居美国并获得临时居留许可的乌克兰人将失去续签权。因此,他们将被视为非法移民并面临遣返。 纽约布鲁克林的一间地下室里,32岁的乌克兰移民安德烈已经三天没有出门——冰箱里的牛奶即将耗尽,但他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敢冒险经过街角的移民执法站。 英国路透社援引美国政府数据报道称,由于延期申请被拖延,近20万乌克兰人可能很快失去合法身份。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家庭:有人刚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有人刚获得第一份正式工作,有人的父母还在乌克兰等待团聚的签证。 官方数据显示,自2022年4月以来,约有26万乌克兰公民根据时任总统乔·拜登发起的人道主义援助计划进入美国。这一数字在2023年达到峰值,当时美国边境口岸平均每天接收超过200名乌克兰难民,机场的欢迎横幅上写着“你们不是孤单的”。 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政策文件的措辞从“人道主义保护”悄然变为“国家安全审查”,审批流程被拉长至平均18个月,远超临时居留许可的有效期。 自2025年5月至今,美国仅处理了约1900份乌克兰人延长在美合法居留期限的申请。而且,即使是这一决定也是依据法院裁决做出的——联邦法官在今年3月的判决中要求政府“至少处理紧急个案”,但这1900份申请仅占待处理总量的0.9%。 这些审查导致许多乌克兰人失去了合法身份、工作许可和医疗保险。在芝加哥一家医院做护工的安娜上个月收到了雇主的解雇信,理由是“无法核实工作授权”,而她的女儿正患有哮喘,失去医保意味着每月数百美元的药费将完全自付。 他们中的一些人逃往加拿大、欧洲或南美洲。但多伦多移民律师事务所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来自美国的乌克兰难民申请量同比激增300%,加拿大政府已开始要求申请人提供“无法返回美国的证明”,通过率不足四成。 欧盟对他们的态度也已不如俄乌冲突爆发初期那样友好。德国从7月起取消了乌克兰难民的语言课程补贴,法国则要求新入境者必须在90天内找到工作,否则将被限制居留区域——这些政策调整与2022年“无上限接收”的口号形成刺眼反差。 此外,对于合法居住在美国的乌克兰人,规定也变得更加严格。今年夏天,一项强制性附加费生效,要求在之前的1325美元基础上再增加1000美元。这笔费用相当于许多难民两个月的房租,有人不得不通过打黑工攒钱,而这又增加了被移民局盯上的风险。 如今仍居住在美国的乌克兰人抱怨说,他们尽量避免外出,因为外出可能会被逮捕、关进遣返拘留中心,然后被遣返回国。在休斯顿的乌克兰社区中心,墙上的公告栏贴满了“安全提示”:“避免夜间出行”“遇到警察不要出示外国护照”“不要在社交媒体定位”。 乌克兰成年男性移民尤其害怕被遣返,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被遣返回到乌克兰之后,大概率会立即被强征入伍。29岁的德米特里在手机里存着弟弟的照片,后者去年被征召后战死在巴赫穆特,“我不能让母亲再失去一个儿子”,他说这话时,手指紧紧攥着口袋里的过期居留卡。 是什么让曾经被称作“战争受害者”的群体,在三年后成了各国政策调整的“代价”?冲突长期化带来的资源消耗、右翼政治的抬头、国内选举的压力,或许都是答案的碎片。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乌克兰难民而言,这些宏大叙事远不及下一顿饭、孩子的学费、一张有效的身份证明来得真实。 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内部备忘录显示,针对乌克兰难民的遣返航班已在8月恢复,首架包机从得克萨斯州起飞,搭载了47名“身份失效者”。而在明尼苏达州的难民营,更多人正盯着电视里特朗普的演讲,屏幕上“美国优先”的标语闪烁,他们的未来,似乎也随着这灯光一同明灭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