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美国成了印度的头号仇敌!就在光辉战机坠毁的硝烟还没散去时,印度媒体发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11-24 23:31:43

/一夜之间,美国成了印度的头号仇敌!就在光辉战机坠毁的硝烟还没散去时,印度媒体发动了一场针对美国的舆论围剿。从今日印度到经济时报,借口出奇一致:都怪美国引擎给慢了、给坏了。这种把技术无能转化为外交勒索的操作,让全世界都看清了印度工业的流氓底色! 印媒口中“拖后腿”的美国通用电气,其实是印度航空的“救命恩人”。为了给光辉战机配上合适的动力,通用不仅提供了成熟的F404-GE-IN20发动机,还敲定了一份10亿美元的合同,承诺未来为97架光辉MK-1A战机供应113台发动机,甚至把更先进的F414发动机80%的关键技术都打包转让。 可印度的回报,却是在坠机后立刻翻脸——完全无视通用的技术支持,转头就把黑锅扣了过去。更讽刺的是,这次坠毁的光辉战机,压根不在新合同的交付序列里,所谓“发货慢”纯属无稽之谈。 光辉战机的问题,从来都不在别人的引擎上,而在印度自己的“身子骨”上。截至2024年,印度现役的光辉MK1型只有35架,却在短短二十个月内摔了2架,算下来坠毁比例接近6%。 这个数字有多离谱?对比一下,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服役超千架次,事故率始终控制在0.3%以下。 印度国家审计部门早就在2021年查出,光辉战机存在53处关键缺陷,机身底部和机翼布满应力裂纹,简直是“空中移动炸弹”。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35架战机前几年基本不敢升空,2019年印巴空战没它的影子,2025年的“辛多尔行动”也不见踪迹,说白了就是出勤率低到离谱,常年在机库“躺平”才没闹出更多事故,一增加飞行频次就露了馅。 这种“自己不行怪别人”的套路,在印度军工领域早就不是新鲜事。光辉战机原本计划搭载国产的“卡弗里”发动机,1986年就立了项,结果印度在连单晶叶片都造不出来的情况下,非要对标法国阵风的M88发动机。 折腾三十年,烧光上百亿美元预算,最终还是承认研发失败,灰溜溜回头求美国卖引擎。同样的戏码也发生在阿琼坦克身上,从1974年启动研发到2004年小批量生产,耗时三十年造出的坦克,重量超标根本开不进边境桥梁,发动机故障率是俄罗斯T-90的五倍,印度陆军宁肯花大价钱买进口坦克,也不愿接收这款“国产骄傲”。 这些闹剧的根子,都藏在印度工业空心化的账本里。1991年至今,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常年维持在50%到60%,而制造业占比始终在12.8%到17%之间徘徊,莫迪政府喊了十年“印度制造”口号,目标是把制造业占比提至25%,结果到2024年,核心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仅完成目标产值的37%,补贴发放不足原计划的8%。 基础设施差、供应链断裂、技术工人短缺,这些硬伤让印度连基础工业都稳不住,却偏要硬闯高端制造领域。就像光辉战机,机身零件来自全球15个国家,印度只负责拼凑组装,整合技术不过关就匆匆定型,出了问题自然只能找外部替罪羊。 美国这次算是真切尝到了“养白眼狼”的滋味。为了拉拢印度,美国不仅在发动机技术上大方让利,还无视贸易摩擦推进防务合作,可印度的合作逻辑从来都是“有用就抱,没用就骂”。 此前印度和俄罗斯合作苏-57战机研发,拿了技术数据就单方面退出;向法国采购阵风战机时,付了定金又以“性能不达标”为由压价,最后还是法国让步才达成协议。如今面对光辉战机的烂摊子,印度再次故技重施,试图用舆论绑架让美国在技术和价格上双重妥协。 这起坠机事故炸碎的,不只是一架战机,更是莫迪政府“大国制造”的虚假泡沫。一个连核心发动机都造不出来,靠拼凑零件撑场面的国家,却总想靠甩锅和碰瓷跻身航空强国行列,注定只会沦为国际笑柄。 美国要是还不清醒,继续给这样的工业“巨婴”喂技术,迟早会被反噬得更惨。而印度如果始终不愿正视自己的工业短板,只靠耍流氓转移矛盾,所谓的“国防自主”永远只能是镜花水月。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回顾过往读历史

回顾过往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