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 乌克兰这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地归俄罗斯,钱归美国,命归乌克兰老百姓。 只能说,这话虽然很残酷,但也非常精准: 先说俄罗斯“拿地”,它从来不是瞎抢,每一块都是攥在手里的实在利益。 克里米亚早就被稳稳纳入版图,黑海舰队的母港塞瓦斯托波尔牢牢掌控着海域话语权,等于掐住了黑海航运的咽喉。 顿巴斯那几片区域更不用说,本身就是乌克兰的工业心脏,煤矿、钢铁厂扎堆,打下来之后直接复工复产,产品顺着铁路往俄罗斯本土运,既补了自家资源缺口,又断了乌克兰的经济命脉。 还有扎波罗热的核电站,欧洲最大的核设施,现在由俄罗斯控制着,不光能给周边供电,更是战略上的绝对筹码。 这些地方不是荒郊野岭,是实打实的资源地、战略点,俄罗斯打下来就搞基建、换货币、给居民发身份,等于把土地彻底 “消化” 了,战后想再拿回去根本不可能,这地拿得稳准狠。 美国则把战争当成了一本稳赚不赔的生意经,钱赚得明明白白。 表面上给乌克兰送援助,实际上全是 “定向消费券”,逼着乌克兰拿真金白银买自家军火。 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军工巨头笑得合不拢嘴,标枪导弹、爱国者系统流水线开足马力,股价跟着战争进度一路飙升。 更狠的是战后重建这块肥肉,乌克兰议员曝光的 “28 点和平计划” 里写得清清楚楚,美国要抽走重建利润的 50%,要知道这可是 4860 亿美元的大单子,一半直接揣进美国口袋。 不光如此,美国还逼着乌克兰签 “霸王条款”,要求关键部门安插美国顾问,战略资产优先对美国资本开放,等于把乌克兰的经济命脉攥在了手里。 欧洲盟友那边也被美国薅了羊毛,之前俄罗斯断气后,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乘着船往欧洲运,价格翻了好几倍,一边赚着欧洲的钱,一边让欧洲替自己牵制俄罗斯,这算盘打得全世界都能听见。 最惨的还是乌克兰老百姓,成了这场博弈里最不值钱的耗材。 战前还有 4300 多万人的国家,打了几年只剩 3100 万左右,光逃到国外的难民就有 570 万,德国收了 110 万,波兰接了 100 万,这些人里大多是女人、孩子和老人,男人被征兵法卡着不能走,要么扛枪上战场,要么在后方忍受苦难。 刚开始还有七成多难民想回家,可时间一长,能找工作的找了工作,孩子能上学的上了学,愿意回去的人降到了一半多,劳动力就这么硬生生流失了。 国内还有 370 万人没地方去,从顿涅茨克、马里乌波尔这些战区逃到基辅、利沃夫,挤在临时避难所里,冬天没暖气,平时缺吃少穿。 前线的伤亡更是触目惊心,50 万乌军没了战斗力,三成多阵亡的都是 25 岁以下的年轻人,国家的脊梁骨都被打断了。 马里乌波尔那座城被炸成了废墟,曾经的钢铁厂变成了战场,居民要么死在轰炸里,要么逃出来成了难民,家里的房子、攒的积蓄全没了。 国家经济更是早就垮了,GDP 跌了三成五,人均收入还不到俄罗斯的六成,四成多人没工作,想找点活干都难。 以前的工业基地成了一片瓦砾,农田要么被炸烂要么没人种,超市里的东西贵得离谱,老百姓连基本生活都快维持不下去。 就算拿到重建资金,也得两代人才能缓过来,可这钱还得先被美国抽走一半,剩下的能不能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都是未知数。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以为自己在为国家主权打仗,到头来发现只是美国牵制俄罗斯的棋子,是大国利益交换的筹码。 美国忙着分经济蛋糕,俄罗斯稳固地盘,没人真正在乎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老百姓。 这场分赃游戏里,大国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只有乌克兰老百姓被留在原地,抱着破碎的家,舔着战争留下的伤口。 他们失去的生命、家园和希望,在冰冷的利益算计面前,连一句像样的安慰都换不来,这就是最真实也最残酷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