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工业克苏鲁”具象化了!央视披露了一件“面条厂出售自制飞机”的“奇案”,网友称:中国的战争潜力太可怕了! 11月23日晚,央视财经《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一桩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在山东滨州邹平市魏桥镇,一家主营面条生产的工厂里,竟然藏着个飞机制作工作室。 记者按线索找到卖家老周时,进门先看到的是堆积如山的包装面条,转头才发现另一侧车间里摆着三架正在组装的旋翼飞机,机身蒙着灰尘,部分螺丝都已生锈。 老周直言,做面条的机床和造飞机的能通用,于是拉上几个人兼职搞起了飞机定制,从配件到整机全靠自行改装,连个正经的生产标准都没有。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这些飞机既没有型号合格证,也没有生产许可和适航认证,试飞场地竟是农田里开辟的临时道路,而负责试飞的老周本人,连飞行执照都没有。 这事曝光后,邹平市委、市政府连夜成立了由发改、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直奔现场展开全面调查,并表示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在全市范围举一反三排查类似问题。 其实这类民间“手搓飞机”并非个例,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发现,不少卖家打着“爱好制作”的旗号公开售卖自制飞机,售价从八万到几十万不等。 必须说,这种无资质制造销售载人飞机的行为,简直是拿生命当儿戏,安全隐患大到没边,相关责任人确实该被严肃追责。 但换个角度想,一个面条厂老板没受过专业航空教育,仅凭兴趣就能用面条机床捣鼓出能上天的旋翼机,这事儿本身就透着股魔幻又硬核的味道,而这种在理性工业体系下暗涌的、人力技术难以匹敌的产业潜力,着实让人震撼。 要知道,从机床通用到配件自制,从零散工作室到隐秘交易链条,民间爱好者能把“造飞机”这种高精尖活儿玩出“家常菜”的感觉,背后正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积累的完整产业链在托底。 小到螺丝零件,大到通用设备,普通人想找齐造飞机的基础材料并不费劲,这种“万物皆可造”的工业底气,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的。 网友调侃的“战争潜力太可怕”虽有些夸张,但也恰恰说明了,庞大的工业体系渗透到民间毛细血管,连面条厂都能跨界触碰航空门槛时,这种深不可测的产业韧性,正是“工业克苏鲁”最鲜活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