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最近抛出个硬核判断:中国要是被卷进冲突,面对一群国家的联合施压,唯一能镇住场子的办法,就是亮出绝对实力,让挑衅的一方疼到不敢再来,只有让对方付出惨痛代价,才能真正刹住纷争,换来真正的尊重和长久安稳。 俄媒为啥这么说?因为他们自己就在乌克兰战场上吃了大亏,俄罗斯被40多个国家“围攻”,不是直接派兵,而是通过给乌克兰送武器、送钱、送情报,甚至制裁俄罗斯的经济,想用“车轮战”把俄罗斯拖垮。 结果俄罗斯虽然没被打趴下,但也被消耗得够呛,经济压力大、国际舆论一边倒,连国内的能源出口都受影响。 这给中国提了个醒:现在的冲突早就不是“你一拳我一脚”的打架了,而是经济、科技、舆论、金融一起上的“混合战”,俄媒说的“绝对实力”,不是光比谁的航母多、导弹远,而是得有一套让对手“疼”的本事。 比如,澳大利亚以前跟着美国挑事,结果中国减少了从他们那进口铁矿石和煤炭,澳大利亚的港口堆满了货,工人失业,最后不得不乖乖回来求合作,这种“疼”,可能比战场上挨一炮更难受。 俄媒的话里有个潜台词:有实力是基础,但光靠实力硬刚,容易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中国这些年走的路,是“实力托底,智慧破局”。 比如,美国拉着盟友在亚太搞小圈子,想围堵中国,中国没跟他们硬碰硬,而是转头和东盟国家做生意,东盟现在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大家有钱一起赚,谁还愿意跟着美国来惹事? 再比如,面对台海、南海的挑衅,中国没急着动手,而是通过军事演习划出红线,让对方知道“别越界”;同时,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对方拉近距离,让挑衅者发现:和中国对着干,自己损失更大。 更绝的是,中国在科技领域被美国卡脖子时,没哭天喊地,而是自己埋头搞研发,华为被美国制裁,手机业务受影响,结果人家转身搞出了鸿蒙系统,现在连汽车、家电都能用,反而让美国意识到:封锁中国,只会让中国更强大,这种“反杀”的本事,才是真正的“让对手疼”。 俄媒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政治的真相:没实力,和平就是别人施舍的;但光有实力,不会用,只会把朋友变成敌人,中国这些年干得漂亮的地方,就是“实力撑腰,智慧开路”。 举个例子,以前中国在南海被一些国家占岛礁,要是直接派兵抢回来,可能早就打起来了,但中国选择“先填岛,再建机场、雷达站”,用实际行动告诉对方:这是中国的地盘,别乱来。 同时,又和东盟国家签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大家一起遵守规则,避免冲突升级,这种“软硬兼施”的办法,既守住了底线,又没把关系搞僵。 再比如,面对美国的贸易战,中国没跟着加关税,而是开放更多市场,让其他国家看到:和中国合作,能赚更多钱,结果,美国的一些盟友反而开始“反水”,不愿意跟着美国一起制裁中国了。 这说明,真正的“疼”,不是把对方打趴下,而是让对方发现:跟着你混,比跟着别人更有好处。 说到底,俄媒的“疼痛理论”提醒我们:和平不是求来的,是靠实力打出来的;但实力怎么用,决定了你是“让人害怕”,还是“让人佩服”,中国选的,显然是后者,用实力守护和平,用智慧赢得尊重,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