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苏联一艘潜艇沉入了6300米深的海底。美军情报部门制定一个惊天行动:

盈盈赢梯 2025-11-25 17:06:36

1968年,苏联一艘潜艇沉入了6300米深的海底。美军情报部门制定一个惊天行动:打捞潜艇,获得里面的核导弹。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潜艇刚刚捞出一半,行动就被4名小偷破坏! 冷战时期,美苏不只是在太空、军备上赛跑,连大海也成了新战场。只要对方有点风吹草动,情报部门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1968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一艘核潜艇K-129突然失联,整整三周没回音。苏联找遍了自家海域,什么也没捞到。 但美国那边却早已锁定目标。靠的是他们的“苏萨斯”水下监听系统,一套遍布全球的海底麦克风,专门听潜艇的“脚步声”。 这套设备在夏威夷捕捉到了爆炸信号,经过几次声波反演,他们精准地找到了沉船的位置。 这是一场意外的“天上掉馅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海底捡宝藏”。 中情局副局长卡尔·杜克特第一时间拍板:必须捞!哪怕在5000多米的深海。为什么? 因为那艘潜艇里装的东西太值钱了。密码本、核导弹的结构、苏联潜艇的声纹资料,这些对美国来说都是能扭转战略格局的情报。 要从5000多米的海底把一艘3000吨的潜艇整体拉上来,放在今天都是高难度操作。杜克特团队给出了一个“离谱中带着点天才”的方案:做个“幌子”,用民间公司的名义搞打捞,表面上说是开采海底资源。 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个活招牌——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这位怪才不仅有钱,还爱搞稀奇古怪的科技项目。 中情局以他的名义成立了“全球海洋公司”,对外宣称要开采海底的锰结核。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在1970年代的美国,没人觉得这事儿不靠谱。 接下来是重头戏:他们打造了一艘“史上最贵的打捞船”——格洛玛勘探者号。这艘船重达3.6万吨,船底有个“月池”,可以从甲板下方悄悄进行水下作业。 最厉害的是它的机械臂“克莱门汀”,像章鱼一样能在深海中精准操作,专为抓潜艇设计。 1974年夏天,这艘神秘巨轮悄悄驶出加州长滩港,目标是距离夏威夷西北约2000公里的太平洋某处。 在茫茫大海中找一艘六年前沉下去的潜艇,难度比大海捞针还高。但他们真找到了。 机械臂缓缓下潜,接近漆黑的海底,成功抓住了潜艇的前半截。团队小心翼翼地把它往上吊,整个过程持续数小时。 然而,就在离海面还有1500米的时候,悲剧发生了。潜艇中段的金属因长年腐蚀,发生断裂。眼睁睁看着后半截含有密码本和两枚核弹头的部分再次掉回海底,打捞船上鸦雀无声。 虽然只捞上来一半,但里面仍有重大发现。他们在残骸中找到了六具苏联水兵遗体,尸体保存得非常完整。 中情局决定按照美国海军最高礼节,为这些昔日对手举行海葬,整个过程录了视频。这段录像直到1992年才被正式移交给俄罗斯,被视为一次冷战时期罕见的人道主义行为。 故事到这里,虽然有遗憾,但也算完成任务了一半。美国方面对外只字未提,整个计划保密程度极高。 一切本该就此埋在深海,直到一件“极其离谱”的事,把这场秘密行动彻底曝光。 1975年,洛杉矶几名小偷随机选中了一家貌不惊人的办公室下手。他们撬开保险柜,原本只想偷点现金,结果发现了一堆奇怪的文件。 这些东西他们看不懂,但有人懂,《洛杉矶时报》的人判断一宗惊天大案,立刻跟进调查。 消息一经发布,全球哗然。中情局百口莫辩,相关行动被迫终止。苏联方面迅速反应,调动舰队到相关海域进行军事演习,释放强烈信号。后续再想打捞那部分潜艇,已经不可能了。 美国国会也坐不住了,立即启动内部调查。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情局的后续报告显示,苏联很可能早在1973年就通过内部线人得知了这次行动。 虽然只捞上来一部分残骸,美国还是有收获的,包括两枚核鱼雷、一部分潜艇结构,以及最关键的——深海打捞技术。 这些技术后来被用于海底资源开发、沉船打捞,甚至为后来的深海无人潜航器提供了原型。 但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场行动可以说是“功败垂成”。耗资超过8亿美元,最关键的情报没拿到,还把脸丢到了全世界。 这件事之后,霍华德·休斯的健康每况愈下,在1976年去世;卡尔·杜克特同年退休,带着遗憾离开了情报系统。 直到1992年,美国才将海葬的录像交给俄罗斯,算是给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但有温度的句号。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盈盈赢梯

盈盈赢梯

感谢大家的关注